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资讯 > 雕刻在树叶上的“家在苏州”
6.biz | 商业搜索

雕刻在树叶上的“家在苏州”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2-11-22  浏览次数:247

    普普通通的树叶,在别人手上也许一文不值,但在石路街道彩香一村三区社区居民洪根手中,却焕发出了非凡的生命力。洪根以叶为纸,以刻刀为画笔,在树叶上雕刻飞禽走兽、名胜古迹。近日,记者见到了他的新作———“家在苏州”,方寸之间不但有“家在苏州”的宣传logo,更刻有虎丘塔和东方之门,可以说把苏州的古今繁华都浓缩在 一叶之间。
    与树叶结缘,用老洪的话来说完全是出于偶然。“几个月前看电视,正好介绍有人用树叶雕刻,当时感觉很新奇,也很好玩,就有了试一试的冲动。”洪根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大家看到的叶雕作品非常精致传神,但是为了学习叶雕,他当初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电视上只介绍了树叶雕刻的基本原理,细节步骤几乎没有,加上周边也没有叶雕爱好者,一切全凭自己翻书琢磨。“叶雕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树叶。”洪根说,一般梧桐叶、柿树叶、紫苏叶都能用,其中梧桐叶最佳。因为其叶面大,也常见,加上恰逢秋天,梧桐树叶成熟度正好适合用来雕刻。树叶采完后,不能马上雕刻,需要经过清洗,蒸煮等数个步骤。叶子煮上一个小时以后,还要放进福尔马林的药水里防腐,然后要构思雕刻图案,最后在水里将图案雕在叶子上,其中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稍不注意,树叶就会被雕穿。
    由于这是一项精细活,因此通常雕刻出一幅成功的作品至少要花上一天时间。但是相对于繁琐的制作过程,老洪觉得一件传神的叶雕作品,最重要的还是构图。“技法可以熟能生巧,但是创意和灵感却需要生活阅历的积累和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对于这一点,老洪很是自信:“我从小就喜欢美术,对于平面设计和雕塑尤其感兴趣。七八十年代,我做的伊丽莎白女王雕像就在朋友圈里小有名气。以前苏州评弹团和江苏评弹研究所的牌子也是我设计和雕刻的。”洪根说,14年前自己开始经营一家文印店,这样爱好和工作就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如今58岁的他不但做起平面设计是“小菜一碟”,就是Coreldraw、photoshop等软件也是玩得得心应手。
    说着,老洪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最新力作———“家在苏州”。这件叶雕作品从上至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是“家在苏州”的宣传logo,六边形的轮廓内盘门水城墙和英文“home”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和作品最下方“家在苏州”这四个中文遥相呼应,让人一眼便知就是天堂姑苏。叶雕的下面则雕刻着虎丘塔、北寺塔、东方之门等名胜,通过栩栩如生的建筑来展示姑苏城由古至今的演变。在城市的上空,洪根雕刻了两只正在筑巢的喜鹊,其中一只站在鸟巢上,另一只正在飞来。“它寓意先筑巢,才能引来凤凰。”洪根说,飞来的那只喜鹊代表着‘新苏州’和‘洋苏州’,他们向往美丽和谐的苏州,都希望来这里安家、工作。
    洪根向记者透露,随着技艺的日渐纯熟,他有心将这门技术传授给感兴趣的社区居民。但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因为叶雕保存不易,传统的脱水办法虽然简单,却会使作品失去色泽,没了艺术感,收藏价值也就差了很多。好在他已经着手研究开发一种药水,成功后可以让叶雕润泽100年也没有变化。这样一来,邻里朋友就都有兴趣学了。
    “洪老伯的叶雕技艺,既高雅,又易学,最是受小区居民欢迎。”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丽艳表示,常年来,社区群众文化都以唱唱跳跳等传统形式为主,洪老伯的叶雕创作给了他们很大启示,像石路这样的中心街道,有不少创作型的“小区艺术家”,如果给他们展示的平台,就能扩展社区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为小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加丰富多彩的“调料。”因此,下一步他们将策划建立一些列民间大师工作室并引入相应配置,尽最大可能让这些“小区艺术家”展现独特的个人魅力。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