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资讯 > 雕塑专业既冷门又烧钱 广州每年约10名科班生干这行
Z.biz | 商业搜索

雕塑专业既冷门又烧钱 广州每年约10名科班生干这行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3-11-11  浏览次数:374

    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到达一个对艺术品有广泛需求的阶段,现在社会上不需要这么多搞雕塑艺术的。广州现在每年只有六七十个雕塑系毕业生,都显得有点多。”

  —雕塑艺术家张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诗词歌赋,也创造出灿烂多姿的雕塑品,从最早的石器和陶器,到分布于中国大地的各种石窟艺术,再到北京故宫里雕龙刻凤的装饰,无不印证着中国古代雕塑的辉煌。然而,细心的人们一定会问,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些伟大的雕塑?答案非常模糊,即便是美院雕塑系的学生,也无从回答。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愈发明显,尽管中国古代有灿烂辉煌的雕塑品,但几乎没有一个留下名字的雕塑家,更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雕塑理论。

  雕塑古代被当成一门“工艺”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弦认为,中国自古以来,雕塑都只被当成一门“工艺”,从事这个行当的人一般称作“匠人”,匠人做事往往是团队协作,而不能像画家、诗人、书法家那样以个人的名义流芳百世。直到今天,相对绘画、书法,雕塑艺术仍然显得比较边缘化。有人说,这与中国人重“写意”轻“写实”的文化传统有关,相比从心所欲、讲求意境的书法、国画与诗词,雕塑这门注重“写实”的技艺,局限性就大得多;也有人认为这与中国人讲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价值观有关,跟写实作画这种纯脑力劳动相比,古代雕塑更像是一门体力活。

  在高校,雕塑是一个极为冷门的专业,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每年毕业的雕塑系学生只有六七十人左右,这个数量也是整个广州乃至全广东的科班毕业生数量,即便是这样,真正能坚持这一行的只是“六七十人”中的1/5,其他人有转行做销售、策划的,有去文化企业做美工的,做什么的都有。张弦估测,整个广州靠雕塑这一行吃饭的不过三两百人,而这些人中,又有很多是从事教学和策展的,完全靠创作养活自己的少之又少。

  现在不需要这么多搞雕塑艺术的

  张弦还介绍,除了“冷门”,烧钱还是这个专业的一大特点。雕塑系的学时是五年制,每年的学费要一万多块,是普通专业的两到三倍,此外还要经常外出采风,以及购买制作雕塑用的各种原材料,五年读下来,基本要花费上十万块钱。“雕塑系的学生要常去敦煌石窟、龙门石窟这些地方采风,成本不小,材料费的话,像硅胶,上十块一公斤,做一个人物作品,可能就要上千元。我见过的最高记录是一个学生做毕业设计,总计花了十万块。”

  出身美术家庭的张弦比较幸运,自幼家庭条件较为宽裕,毕业后也一直衣食无忧,能够潜心搞创作。“我是90年代末上大学的,那时候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每年也就十来个学生毕业。这些年来,高校扩招,连美术院校的偏门专业也没有例外。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到达一个对艺术品有广泛需求的阶段,现在社会上不需要这么多搞雕塑艺术的。广州现在每年只有六七十个雕塑系毕业生,都显得有点多。”

  偶尔需要接“外活”来养家糊口

  多年从事雕塑创作的张弦,至今仍然需要靠在外面接一些社会工程来养家糊口。一些城市广场的雕塑和博物馆的展览品,就是张弦和同行们的“外活”。张弦在教学之余,就租住在小洲艺术区里,兼顾创作与一些社会工程的制作。这里的平均租金30元/平方米,一个工作室的月租金大概三五千块钱,低廉的租金吸引了大批青年艺术家。

  如今,这个在高架桥底生长出来的艺术区,已经聚集了近四十家雕塑工作室,成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密集的原创雕塑艺术群落。在这个轰隆隆的桥底下,张弦和同行们坚守着他们对雕塑艺术的那份执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