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展会新闻 > “邂逅·艺术直面公众”雕塑展亮相盾安新一城
9.biz | 商业搜索

“邂逅·艺术直面公众”雕塑展亮相盾安新一城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3-12-13  浏览次数:412

    这是一场先锋艺术的跨界大赏,这是一次艺术生活的距离拷问。12月15日,盾安新一城“邂逅·艺术直面公众”雕塑展将在万众期盼中盛大启幕。据悉,本次雕塑展是由上海垚圭艺术机构与沈阳盾安新一城购物中心联合打造的,旨在将闻名于世的艺术臻品带入市民寻常生活,让消费者直接对话艺术家、艺术作品,共同互动。将博物馆的艺术展览搬到购物中心的探索和尝试,是盾安新一城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直接表达。

    先锋艺术 首秀东北

    据了解,本次“邂逅·艺术直面公众”雕塑艺术展由著名美术理论家、批评家马钦忠先生主持。展览云集了在学术界和艺术收藏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国内著名艺术家、学院派艺术家等众多时尚大家,以及中国美院、鲁迅美院、中央美院、广州美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优秀学生的30余件精彩作品。

    届时,广大市民将有幸欣赏到著名艺术家陈文令先生的作品《游戏No.1》、杨明先生的作品《爱情故事》、刘永刚先生的作品《站立的文字——爱拥》,更将有曾在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展出并引发轰动的著名雕塑——《你看到未必是真实的》。

    同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焦兴涛先生的作品《绿、黄、蜕》、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占洋先生的作品《佛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董书兵先生的作品《智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沈烈毅先生的作品《湖心亭一点》等也将现场展出。

    普惠文化 畅享生活

    将艺术展移入商场,既拉近了老百姓与艺术的距离,又让作为商品的艺术品更贴近市场,同时丰富了商业区的文化内涵。在谈及布展初衷时,盾安新一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商场作为公共场所,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艺术展览可以在大众消费休闲的同时给予艺术的熏陶和培养。”

    作为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超级购物之城,盾安新一城自开业以来,始终秉承“时尚人文、完美极致”的企业精神,引领时尚潮流,把握前沿脉动。此次展出旨在普惠一场文化风暴,激发市民生活灵感。因而展出作品从爱的源起、生命本真、人性探讨、童心未泯、环保风行等不同角度,让观众从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到思想深刻、介入社会问题尖锐辛辣的多种创作类型,展现了中国当前雕塑艺术发展现状的一个完整形态。据悉,如此大规模的先锋雕塑展对公众开放,在东北地区尚属首次。

    展会时间:2013年12月15日-2014年3月31日

    展会地点:沈阳盾安新一城购物中心

    (中街步行街与东顺城街交汇处)1F

    参展艺术家:

陈文令 董书兵 焦兴涛 刘永刚 李占洋 沈列毅 杨明

方如君 郭旭朦 刘恺 刘元捷 王瑞雨 吴文才 邢玉环等

    特别策划:12月15日 16:00启幕仪式,届时众多艺术家亲临现场,邀您一同解密艺术背后的故事。

找寻发自心灵深处的“线相”

    记者对话当代雕塑艺术家刘永刚

    刘永刚:著名油画家、雕塑家,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1964年出生于内蒙古根河市,1982-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1997年在德国纽伦堡美术学院学习,获硕士学位。代表作品《北萨拉的牧羊女》、《北萨拉的白月》、《十字》,系列组雕《站立的文字—爱拥》和《站立的生命》,系列组画《乾元》,系列雕塑《坤元》,系列水墨《太和》。

    把文字做成雕塑或许不是刘永刚的独创,但以汉字为素材,做成一座座巨大的雕塑群,却是刘永刚的创举。在此次“邂逅·艺术直面公众”雕塑艺术展开展的前夕,记者有幸对话刘永刚先生。

    记者:在德国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及中国文化背景双重影响下,您对每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字进行了艺术创作,业内评价您的作品为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的再创新。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刘永刚:多年的艺术实践,以及长期的海外留学,使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文化归属,而借西方文明的“他山之石”,我却愈发明确地发现了东方艺术的内在规律,是文字的艺术“线相”。通过梳理中国艺术史中书法、绘画、雕塑以及彩陶纹、青铜器纹样等艺术语言特色,总结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特色是“线相”的艺术——“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相”则反映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并剖析出属于自己艺术规律——“线相”,我认为在当下这个时代,艺术体现的精神是“尚立”——“立”是全面的立,政治、经济、文化、人的自尊都要立,这样才能续古开今、走向世界。

    记者:您将文字立体化,把作为符号的文字还原到可感知的和具有造型义函的状态,能否详细解读您的这些站立起来的“文字”背后的创作灵感及初衷。

    刘永刚:“站立的文字”是以甲骨文、八思巴文;大篆、小篆等文字综合出的一种“线”的立体运动以及人的相拥相携,有了这种视觉状态必然会产生出“线”的精神和“相”的面貌,在结合自己的生活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造型创造出来。我把中华民族的一种顽强精神之线从平面上转换成“立体的线”让它站起来,有棱有角、外刚内柔、阴阳互动,上紧下松,如人一样在三维空间中让它传达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气象的“线相”。

    记者:在您的众多创作中,灵感的来源分别是什么?艺术在您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刘永刚:首先是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结合当下的社会问题所产生出的创作灵感。所以,艺术最可贵的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线相”,是经由旧的文化传统的再组合、再吸收、再批判和再转化、再融合、再创造而不断产生和发展的。眼下的这个时代是无法用因与果联系来诠释的,但我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真挚情感交付出去,交付给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继往开来的雄壮气概的“线相”时代,让艺术的“线相”和精神的“尚立”回到本初,续写辉煌。

    记者:在您的众多作品中,为何会选择《站立的文字—爱拥》作为此次在盾安新一城展出的作品,您想传递给沈阳市民的理念是什么?

    刘永刚:选择《站立的文字——爱拥》展出,是想与沈阳的市民共同分享我们的悠久文化传统的“线相”同时,让大家感受冰冷的石头所传达出火一样的感情,在抚摸、观赏、攀谈中融入期间成为我作品的最后完成,达到互动、互助、互溶的视觉效果。美术自从有了线和文字,便有了历史。有了历史便有了几千年的书写方式。有了书写方式,便产生了书法艺术。书法艺术是以文字为本源,而线的运用是文字与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的精神所在,灵魂所在,生命所在。所以,继承先人留下的这一宝贵遗产,将《站立的文字——爱拥》与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承上启下,才能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并且具有中国原创准则的“线相”作品,“尚立”于世。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