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展会新闻 > 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开幕
7.biz | 商业搜索

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开幕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1-02  浏览次数:391

    由深圳市规划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牵头、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具体执行的公共雕塑展“质变——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览”12月27日在深圳中心书城西侧广场开幕,12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创作的公共雕塑作品当代意味十足,给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掀起新的公共艺术讨论热潮。

  突破公共雕塑常规理念

  两段倾倒的树干,分叉之处用脆弱的铁丝做成张开的五指形状,随意地放置在广场地面上,这就是韩国艺术家郑惠宁的作品《从深圳生长》。这是她专程为此次展览在现场创作的雕塑作品。“我可以碰触它吗?”面对记者的问题,郑惠宁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她看来,作品在公共空间里的变化,也是完成作品的一部分。显然,作品在公共空间里可能的损耗已经被艺术家纳入自己的艺术计划。这样碰一碰就可能损坏的作品也可以是公共雕塑吗?面对这样的问题,策展人舒阳肯定地说:“没错,我们这个展览就是要打破人们固有的城市雕塑概念,试图突破常规公共雕塑永久纪念性的理念,以临展的方式将原创的艺术方式植入城市的公共空间。”

  像郑惠宁一样,本次展览的很多材质都突破了人们惯常理解的城市雕塑材料,比如杨光用废旧电路板编织的树干、戴耘用红砖雕砌的变异生物,王迈用汽车与气象观测箱制作的“深圳气候交易所”、金顺任用石头和羽毛营造的空间,使用的都不是传统的雕塑材料,这些作品带给人们的艺术感受也和过往的城市雕塑大相径庭。它们不再是带有浪漫主义传统的宣传性雕塑或是直白描摹现实的写实雕塑,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直接面对现代都市的问题,揭示了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等等。无论从艺术手法,还是作品内涵,这都是全新的公共艺术,它们出现在深圳的公共空间里,对深圳的公共艺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两位策展人舒阳和戴耘希望借助此展说明,公共雕塑作为艺术作品,不能仅仅成为迎合社会需求的附属品,也应该发挥其作为艺术品的创新内涵,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来实现其公共价值。此次展览就是通过十二位艺术家关于雕塑作品创新性的呈现,引导国内公共雕塑创作对艺术质量的关注。

  探索公共艺术决策新机制

  当艺术进入公共空间,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质变”展选择在户外的公共区域进行,正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展览选择在中心书城西侧广场举行,希望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枢纽,通过户外展览,推动空间品质的变化,让展览为这个片区注入文化的、艺术的含量,使它的文化品质能够向周边辐射,和周边的文化设施相匹配。为此,展览开幕的第二天,主办方同时组织艺术家与市民互动环节和“少儿雕塑工作坊”的活动,希望借由公众的参与来扩大公共雕塑在城市生活中的艺术效力,更加立体地推广和传播艺术家的创新理念和公共意识,增加公众对当代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入关注。

  在市民互动环节中,主办方不仅邀请艺术家为市民导览,而且用游戏的方式,让市民尝试主动地思考城市公共空间及公共空间与艺术品的关系,参与市民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可以选出两件喜爱的作品,并且为他们在深圳市区安排一个放置地点,给出自己的理由。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黄伟文表示,中心会根据收集到的市民意见,选出得票最多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协商,尽力在展览之后把艺术作品按照市民的意愿留下来。这一尝试目的在于探索一种公共艺术决策的新机制。他说:“近年来网络曝光的各种雷人雕塑使得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成为热议话题。对于公共空间里的城市雕塑,公众越来越多地希望发表意见,而我们现有的决策机制显然还不具备条件,公共艺术中心不仅是一个研究机构,也应该探索新的公共艺术决策机制,这个展览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提升城市公共空间魅力值

  什么样的雕塑适合放在城市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应该由谁来参与决策?在中国城市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也许真的到了直面这一问题的时候。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孙振华表示,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检讨它快速发展的过程,人们不难发现,论及城市的规模和气魄或许已经够大,论及城市空间的硬件设施和材料或许已经不输于发达国家;但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魅力值却并没有相应地得到提升。例如,公共艺术的百分比计划,在国际上出现都快半个世纪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城市中,还没有哪一个城市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国际化”,愿意尝试制定“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所以,“质变”的问题,首先是解决意愿的问题,是否真的具有改变公共空间品质的强烈意愿。本次展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讨论平台,展览开幕的同时也举办学术研讨论坛活动,将公共雕塑的创新性问题推到学术与实践的探索前沿。同时让深圳市民亲身感受到当前公共雕塑的创作现状,激发公众对公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兴趣。并通过专业的研讨为城市管理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此推动深圳公共艺术的进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