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艺术 > 福建漳州市33年雕塑师傅黄守正打算申请非遗
4.biz | 商业搜索

福建漳州市33年雕塑师傅黄守正打算申请非遗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3-10  浏览次数:534

    走过芗城区战备大桥,再穿过大桥路这条街道,便来到“鑫华雕艺”工作室—雕塑师傅黄守正每天呆8个小时以上的地方。杂乱、破旧、四处粉屑的三层小楼,无法让人联想到精美的雕塑作品。但环顾四周,不少奖状挂在墙上:2010年7月,黄守正参加首届漳台根木雕艺术精品展评比,其创作的木雕《佛祖》荣获铜奖;2012年5月1日,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其创作的木雕《和谐》荣获铜奖……这些足以说明他的好手艺。“这辈子就干雕塑了,还准备申请非遗呢。”黄守正说,自己12岁开始学木雕,没想到一干就是33年。

    雕菩萨送港台

    若你到南山寺、瑞竹岩、林前岩走一走,就能看到出自黄守正之手的佛像。有时候,香港、台湾、陕西等地的寺庙也会找他雕刻佛像。

    黄守正雕刻的作品不计其数,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是4年前,在林前岩塑造的肉身舍利金身。

    2010年,林前岩发现了于1978年圆寂的“菜姑”陈珠的肉身舍利。为塑造这座舍利金身,林前岩的住持先后请了台湾、九华山、莆田的名师前来,均无功而返。最后,石狮岩的住持推荐了黄守正。

当时,黄守正从来没接触过这类活,他反复琢磨,跟住持交流,“因为以前只做泥土木头雕塑,在真人的尸骨上雕塑,心里也是没底。但是人总得突破自己,没有尝试就永远不会”。

    黄守正尝试用天然大漆与麻布一层层贴上,花了一个多月,终于成功塑成金身。

    在黄守正的作坊二楼的工作桌上,放着五颜六色的油漆罐,还有没完成的佛像。因为是贴金、上色之用,所以这里得保持干净。有时候,黄守正一坐下,就是半天,连吃饭都给忘了。

    他指着其中一尊佛像说,每个佛像的形态、模样,都了然于心。就拿千手观音来说,大手得48只,小手得952只;南海观音得佩戴五方帽,家里摆的观音,就是戴头巾了。
    打算申请非遗

    作坊里,还有个小徒弟黄源靖,他正在打磨佛手。5年的学徒路程,整天泡在白色的粉末当中,让他的手与师傅黄守正一样,粗糙、起泡、长茧,甚至开裂。他说,师傅手艺好,他慕名而来,现在已经能操作七八个工序了。

    三楼是抛光开模的地方,为此,四处杂乱、粉末飞扬。黄守正笑着说,大至20多米高,小至1公分,每个佛像都得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不能出错。

    他介绍,8年前,在安徽做一尊9.5米高的佛像,做坯模的泥土就有1000多吨重,花了整整2年时间才完成。“纯手工,一块块泥巴粘上去的”。

    雕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工艺,并且要有一定的灵性才可能做好。而且各道工艺复杂,不是短期内可以掌握的。虽然现在家族里有四五十人从事雕塑,但大多只掌握部分工艺。而脱胎漆器要用天然大漆,会使一些人皮肤过敏,没人愿学,面临失传。现在只有黄守正一人会做脱胎漆器的全套工艺,面对这一困境,他忧心忡忡。

    现在黄守正的儿子也跟着学雕塑,黄守正打算把技艺传给儿子,“现在,打算去申请非遗,能将老手艺保存下来”。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