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艺术 > 用艺术雕塑装点餐台
4.biz | 商业搜索

用艺术雕塑装点餐台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6-06  浏览次数:1525

                          王令涛制作泥塑《孔门七十二贤》

    牌坊、街头摊煎饼的市井小贩……很难想象,这些表现济南特色民俗风情的泥塑,都出自一位厨师之手。王令涛,山东大厦一名雕刻厨师、专业餐饮台面设计制作者。他结合自己食雕、面塑之长,通过泥塑、盐雕等形式,用文化点缀盘饰、装点台面。

    走进王令涛位于山东大厦地下一层的工作室,就像置身于小型的展览馆。房间四周的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彩塑、泥塑、盐雕作品。“别看我这地方小,但这些东西却见过不少‘世面’。”王令涛笑着告诉记者,大厦餐饮部接到参加宴会的名单后,会根据客人身份、职业做出相应的台面设计。“比如,一些梨园名家来用餐时,台面上就极有可能摆放着我制作的彩塑京剧人物。”

    这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王令涛最近完成的泥塑作品《孔门七十二贤》。72尊泥塑或手持竹简,或抱拳作揖,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细微处,连脸上的须眉、身上的衣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作品搬运及保存,这些人物的手及手持物品都被设计成可以自由拆卸的。

    这套泥塑作品是王令涛专门为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精心制作的。“2013年年底,我在报纸上看到习总书记到孔子研究院考察,后来又得知第三届尼山论坛于5月份在山东举办,我便下定决心制作这套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制作的三四个月时间里,王令涛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日,夜以继日地进行创作。

    去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王令涛也制作了《铡美案》、《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等20余出剧目60余个京剧人物。这套彩塑作品将剧目中最能突出体现人物风貌的那一瞬间予以定格,并在作品背面配以赏咏京剧的诗词,使京剧的神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为使制作的泥塑、彩塑人物具有精、气、神,王令涛做了不少案头工作。他搜集了大量人物图片,并反复观看京剧名家的表演、查找典故,以获取创作灵感。“光看图片资料是不够的。一方面,图片是平面的,它和泥塑、彩塑这种造型艺术还不太一样;另一方面,只有对创作的人物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哪个姿势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

    “我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跟正规的学生相比,我走的是‘野路子’。虽然我不能画出这些人物,但我能用手把他们捏出来。”王令涛告诉记者,这些泥塑作品看似简单,却需要采泥、淘浆、陈泥、捏塑、定型、整修、阴干、打磨、上色等十几道制作工序。而在制作过程中,80%的功夫要靠手工来完成。只有在手指达不到的地方,才用“抿子”帮忙。所谓“抿子”,是由红木、竹子、紫檀等制成的柳叶形的工具,大约三四寸长、1厘米宽。尽管市面上也有这类工具出售,但王令涛还是坚持自己做所有的工具:“还是自己做的东西用起来‘得劲’。”

    平日里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抽烟、不喝酒的王令涛,除了创作,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记者留意到,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走向世界》、《山东画报》等多本杂志。办公桌下方,《新华每日电讯》、《区域观察》、《大众日报》等报纸则几乎堆满了纸箱。“我比较‘赖皮’,餐饮部的报纸、大堂里更换下来的杂志都让我给搜罗来了。”在王令涛看来,读书看报就是长见识。他习惯一边看报纸,一边做笔记。除了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哪个城市的博物馆有什么好东西,他都会一一写下来。“也许有一天,我会去看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王令涛常常拜访手工技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旁边看别人怎么推、怎么捏,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真正捏出神韵,还得靠自己用心琢磨。”王令涛说,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将来能到专业美术院校进修,系统学习素描、人体结构等理论知识,这样创作的作品会更专业。

    眼下,王令涛正在积极筹办一次小型展览。“我想让市民朋友们看看我的作品,给我提提建议。如果我的作品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快乐。”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