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资讯 > 与石头对话用技艺坚守——探访津巴布韦石雕村
M.biz | 商业搜索

与石头对话用技艺坚守——探访津巴布韦石雕村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6-10  浏览次数:1385

    在津巴布韦北部的偏远山区里,有一个名叫滕格纳格的小村庄,居民大多以石雕创作为生。这里走出了一批知名艺术家,在该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走进滕格纳格,几位石雕艺人正在树荫下埋头创作,敲击、打磨石头的声音,划破了村庄的寂静。大树下、草地上,举目皆是石雕作品,仿佛走进石雕世界。

  这个大山脚下的小村庄,就是津巴布韦大名鼎鼎的石雕村。29岁的石雕艺人穆比林育介绍说,每家每户都出石雕艺人:“滕格纳格大概有380位居民,石雕艺人约120位。最小的石雕艺人只有14岁大,还在上学。最年长的艺人已是百岁高龄。”

  滕格纳格的诞生颇有些偶然。50年前,当地还是大片烟草农场。白人农场主汤姆得知,当地的石头质地坚硬,便请来艺人,教农场劳工们学石雕手艺。小山村逐渐吸引了慕名而来的乡邻。人们投师学艺,在此落脚,滕格纳格渐渐聚拢了人气。汤姆把村中的石雕作品带到欧洲巡展后,引发轰动。成名后,滕格纳格建立了博物馆,犹如一个艺术公社。

    石雕艺术在津巴布韦由来已久。上世纪50年代末,该国现代石雕艺术兴起并逐渐成熟。翻阅津巴布韦石雕艺术史,滕格纳格是闪亮的一章。这里走出过一批艺术大师。艺人穆比林育说,石雕村作品独树一帜,除了石材质地上乘外,还与艺人们的出身背景有关:“我们的石雕艺人,一些来自安哥拉、马拉维等邻国。他们带来了不同风格,互相融合,让我们这儿的石雕创作独特风格。”

  闭塞的环境给了艺人们专注创作的环境,而广袤的天地山林赋予了他们丰富的创作源泉。经过技艺传承,滕格纳格形成了三代石雕艺人并存的独特生态。村中最年长的艺人阿马里如今已是100岁高龄,深受人们敬重。作为第一代艺人,他目睹了石雕村的变迁:“我们刚开始做石雕时,使用的是农用工具。现在的工艺条件完备了,艺人们的创作题材也从最初的动物和人像不断丰富、扩展。”
 漫步村中,所见的石雕小到手掌大,大到三米高,数千件作品造型各异,让人惊叹。滕格纳格石雕看重个性,模仿和抄袭是大忌,力与美背后凝结着艺人们的心血。作为第三代石雕艺人,穆比林育19岁进村学艺,七年苦学才练就了扎实的手艺。他说,石雕创作的奥秘之一在于学会与石头“对话”:“加工不同的石头,要学会辨析声响的差异。有的声响告诉我, 下手应轻点 ,有的声音提示说, 还得多用力 。摸透石头的品性,需要花好几年功夫,这是石雕创作的奥秘所在。”

  完成一件石雕作品,要经过槌打、钻孔、细磨、清洗、上蜡等多道工序,少则一、两周,长则两、三年。在第二代石雕艺人马萨卡拉看来,很多时候,创作的灵感可遇不可求:“没有灵感,就只好停下来。有时候,灵感会从梦中或旅途中闪现,我会一下子兴奋起来。”

  过去十多年间,随着国家经济的萧条,石雕村的生意冷清起来。收藏热潮之后,国外买家也不似从前。说到这,石雕艺人穆比林育的话语中难掩失落:“二十年前,石雕村有过好几年的辉煌。那时,平均每天有两位买家。而现在,每月的光顾者只有一、两位,已是今非昔比。”

    如今,大山深处的滕格纳格回归了寂寞。艺人纷纷离去,留下来的人们要靠种地、开矿维持生计。然而,安顿好家里后,石雕艺人们还会从容地拾起工具,沉浸在创作的寂寞与专注中。叮叮当当的敲石声是小村庄不变的韵律。

  第二代艺人班古拉说,创作石雕带给他享受,他要坚持下去:“石雕创作有赖于人的精神和意念,是对我们精神世界的呈现。我享受这个过程。”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