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第二节 中国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发展
W.biz | 商业搜索

第二节 中国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发展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6-12  浏览次数:312

    宋代是中国世俗美术(包括雕塑艺术)继唐代之后继续发展的时代。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腐朽的统治阶级在国家民族备受外族凌辱的社会条件下,精神意识消沉没落,只一心向往于享乐奢靡的苟安生活。与此同时,在被笼罩于儒家哲学思想之下的宋代理学,渗入到整个上层社会的思想意识中,因而拜佛供神等已不为地主阶级所依重,以致开凿佛窟、建造神庙、雕塑造像之风习,失去了发展的凭借。并且由于城市商业的繁荣,促使社会意识更倾向于现实,佛教即有传播,其教义也不能不结合于世俗的现实生活。因此,在宋代,有很多人把佛经故事作为民间说唱的评话话本,即寺院中也仍然有盛行于唐代的所谓“俗讲”,内容多与佛经无关,而是一些世俗生活中的历史故事。在这种情况下,神的形象也无形中走向世俗化和人间现实化,由此出现了宋代佛教造像多是接近于人的罗汉和观音,这当然与佛经经义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由于北宋在宣和初年,统治者一度信奉道教,曾诏令合佛、道为一教,称释迦佛为大觉金仙,菩萨称为大士,佛、道造像衣冠可以通用,以致佛教传统上的造像轨范受到轻视,这也是宋代佛教造像在数量上减少,在形象上趋于世俗的重要原因。
    从一般的雕塑艺术发展来说,由于世俗化的关系,给予雕塑在用途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更由于雕塑匠师们的创造才能,使得雕塑这一艺术形式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并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技巧上更为多式多样。如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就曾在前人以山水浮雕来代替壁画①的基础上,更加发  展了一种绘画雕塑相结合的“壁塑”(亦称“影塑”)。这种“立体的绘画”形式,无疑也是顺应了世俗化的需要而出现的。并有不少表现在一些宋墓壁画中,有时确是两者明显的结合,如主体人物表现为浮雕,其背景侍从人物则完全是平面的绘画形式,这也是墓室雕塑走向世俗化的特点之一。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同时还由于宋代的地主统治阶级对于养生送死仍特别重视,墓室建造之豪奢不减于前代,用形象化的雕塑造像作墓室内外的装饰之风,颇为盛行。这就使得身受奴役的雕塑工匠们有较多的施展其艺术才能的机会。但由于民族精神上的创伤,影响到艺术创作的整个领域,也是雕塑艺术走向衰退的原因之一。
    严格说来,宋代的雕塑造像,包括陵墓雕塑和佛教造像,在质量方面,一般是落后于其他艺术,特别是落后于绘画艺术。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统治者抱有阶级偏见,即对于文人士大夫的绘画特别重视,甚至设立“画院”,以科举的方式考选御用宫廷画家,给以荣誉地位。而对于出身于工匠的雕塑艺人则认为地位卑微,而难以与画家并列,受到很大的歧视,这对于雕塑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阻碍的。在宋代以前,有些画家还兼长雕塑,两者的分工不甚显著,画史中也常把塑像、妆銮、涂彩列为一科。到了宋代,由于画家与雕塑匠工的阶级分化,使雕塑艺术即便取得广阔的发展道路,但雕塑艺人地位卑下,创造才能难于发挥,如此,再加以其它的社会和政治上的原因,以致反映在雕塑作品上,其精神实质,主要是艺术造型,自然难免出现萎缩衰败的景象。它具体地表现在各类制作中是非常明显的。
    与两宋并存的辽,金夕因限于本身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少数的雕塑作品明显受有中原先进文化的启发和影响,甚至工匠艺人也多是从中原掳去的。这样就不大容易从遗留至今的各该国雕塑作品上,明显地看出各自的民族特点。虽然如此,如能细心地加以对比,仍可发现有某些不同之处。只是在走向世俗化和造型软弱无力的艺术风格上却是共同的。另外,由于中国雕塑艺术,尤以佛教雕塑艺术,从唐末五代以后,由于开凿石窟的风气减少和寺庙建筑的加多,使得雕。塑造像应用泥塑和木雕的作品增①文献记载,唐代名雕塑家杨惠之因与名壁画家吴道子竞争,曾在当时东都洛阳广爱寺殿壁塑出楞伽山景,用作五百罗汉像的背景衬托.可以推想这种浮雕式的壁塑,唐代当不仅是广爱寺一处多,石雕像相对的减少。在此情况下,经过清末外国帝国主义者的窃掠及天灾和人为的毁坏,以致损失极大,迄今遗留者为数已是千不及一,这也是这一时期的雕塑在数量上不及前代的主要原因。实物的数量既少,对于质量特征的评价当然是有影响的。总的说来,宋、辽、金时代的雕塑制作,表现在宗教偶像的雕塑方面,正如《美的历程》一书(见前章)在论及中国的佛教美术“走向世俗”一节中所说:“历时数百年之久的中国佛教艺术……从天上人间的强烈对照,到它们之间的接近和谐、到完全合为一体,由接受和发展宗教艺术到它的逐渐消亡,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宗教雕塑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易,有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堆和美的理想,大体可划为三种,即魏、唐、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所谓宋以现实胜,当然是包括佛教造像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宋代佛教雕塑的题材,罗汉群像特别多见。早在唐代就有名雕塑家杨惠之在洛阳广爱寺塑制五百罗汉像的记载,宋代对于罗汉像的塑造就更为普遍。宋代的其它造像,包括山西太原晋祠宋塑,都是走向世俗化的特点之一。但从艺术造型的角度来衡量,尤其是与之距离不远的唐代的同类作品相对比,其缺乏强健的活力是显而易见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