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内精英 > 李岳林:收藏木雕源于童年恋木
Q.biz | 商业搜索

李岳林:收藏木雕源于童年恋木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6-20  浏览次数:510

    大美者,天成也。木雕艺术在天津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天津收藏家》栏目在以往也介绍过几位根雕、木雕收藏家的收藏故事。本期,记者来到天津民协根石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岳林的工作室,感受他的木雕收藏。李岳林告诉记者,他对木雕艺术如此钟爱,是源于他幼年对木的钟情。十岁开始研究木头,十三四岁开始制作木器,十八岁能够看懂图纸,并加以操作。拿到一块木头能够看懂它的纹理、比重、生长周期……对木如此钟爱,难怪将木雕作为自己的雅好收藏。
    童年痴迷木料研究
    时间追溯到1964年,那一年李岳林刚好10岁,这一辈人的童年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都是就地取材,稍微加工之后便可以玩耍。在周围的孩子们中间,李岳林是最会玩的一个,因为他的陀螺做得最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本领,源于他对木头的热爱。当其他孩子还在为玩什么而苦恼的时候,李岳林不仅在制作,而且还在研究,他会比对出不同木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凭借纹理、比重、生长周期、年轮等看出木材的价值所在。
    李岳林告诉记者:“那时家里穷,根本没有钱去买半导体,那时的半导体被称为话匣子,就是给元器件打造一个木头盒子,然后从中发出声音。13岁那年,我就给家里人打造了第一台话匣子。”13岁会做话匣子,一时间这条新闻在邻居中传播开来,很多大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来,这孩子真是对木头情有独钟。
    18岁那年,李岳林有了更高的追求,可那时没有钱。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靠自己的手艺去赚钱。那时李岳林住在小西关,他每天都会步行到中山路一家木器店做工。起初师傅们有意刁难他,问道:“你小小年纪会干什么?会看图纸吗?”年轻气盛的李岳林有些不服,不就是看图纸吗,好像谁不会似的。慢慢接触之后师傅们才知道,这位有些小脾气的毛头小子竟然对木料有如此深入的研究。每次下工单的时候,师傅们都会让李岳林来做,因为他考虑得非常全面,在不浪费木料的大前提下,还会考虑各个切面的受力情况,更要考虑木材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等,因此往往他下的工单都可丁可卯,将有限的木材用到了极致。
    从1981年开始,李岳林将自己对木头的这份热爱付诸于木雕、根雕收藏,从起初的胡杨木雕到后来的檀香木、柏木、红豆杉、鸡翅木等。五十年如一日,他对木头的热爱不曾有一丝动摇。
    胡杨开启藏木之旅
    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木雕艺术又重新回归民众视野。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岳林接触到了木雕,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旅。
    1981年,李岳林第一次踏入荒漠戈壁,在那里他见到了一种奇异的植物——胡杨。胡杨是一种天然乔木,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而大树老枝上的叶却圆润如杨。对于胡杨,李岳林早就有所耳闻,而当真的站在胡杨树下,他还是被它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李岳林告诉记者:“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从一棵树上能看出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的品质。我看到一些树根裸露在外,被风沙打磨得非常光滑,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将其中一块带回了天津,由此便开始了自己的木雕收藏。”
    “在我看来,木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传承,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由于木雕作品具有惟一性、不可复制性以及永久不变质不变形等特点,近年来正在逐渐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新宠,也越来越受到收藏行家们的青睐。”李岳林告诉记者,“由于上好的木材本身就是资源性的东西,非常稀缺,再加上雕刻名师精湛技艺的修饰,木雕就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材质的稀缺和工艺的精湛两者结合,才使木雕如此昂贵,一件作品从几千元、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木雕看重材质工艺和意境
    李岳林对木材的选择可以称得上挑剔,比如他喜欢柏木,因为柏木的味道能够提神醒脑,更会对人的消化道和呼吸道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柏木未必都是精品,李岳林最看重产于甘肃天水一带的柏木,他说那才称得上是柏木界的精品。他对金丝楠木也有着特别的喜好,而能入得他眼的金丝楠木只能是产自四川乐县一带,从缅甸引进的金丝楠木他能够一眼辨识。李岳林说:“一件好木雕作品,木材很重要。好的木料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而且不开裂、不变形,这样才能让木雕作品保持最佳状态。”除了对木料的挑剔,形美也被李岳林格外重视。“雕刻师通过对材料的整体构思、雕刻、命题等工序,赋予了木雕不同的文化内涵,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提升了意境。”
    闲暇时,李岳林更喜欢凝望这些木雕作品,用他的话说,这是在与木雕作品进行对话。木雕的智慧在于发现平凡树根中蕴藏的天趣,并极为精炼地稍加修整、点拨,并不露人工痕迹地把天性与人情结合起来,是为神品。

    李岳林对于木雕收藏也提出了中肯建议,他认为,木雕作品的价值由其材质和雕工决定,建议收藏者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入手,多看多欣赏实物,了解木雕,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在收藏木雕的过程中将木雕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重新赋予它新的生命,感受那种视觉和思想上的震撼,这才算是把木雕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充分发掘出来。
    李岳林,1954年出生,天津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中国民协理事、中央民革画院理事、天津民协根石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民革画院副会长。目前它收藏的木雕作品已达百余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稀有藏品,价值连城。李岳林木雕收藏讲究原则,他首先要考量木料的稀缺性,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工艺性及美感程度。藏品以柏木、檀香木、正宗金丝楠木、红豆杉、黄花梨、小叶檀等珍贵、稀有木料为主。1994年至2001年,他用了7年时间投巨资创作了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微缩景观,醉倒国内外观者。2009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李岳林“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