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内精英 > 当代玉雕“后继无人”
7.biz | 商业搜索

当代玉雕“后继无人”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6-23  浏览次数:480

中国玉雕大师葛洪

    葛洪最早的梦想是当画家,却被“命运之手”推着与玉雕结了缘,又恰逢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遭受前所未有的“商业文化”侵袭的时代,他却也不焦虑、不纠结,而是安之若素地与市场达成了“和解”。在命运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他不仅在玉雕工艺上取得了不俗的造诣,还在商业上探索出了新路子。但无论何时,他从未忘记初心,借助玉雕,挥洒着自己未竟的艺术家之梦。

    葛洪,苏州人氏,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艺术品鉴定师。

    一个月做30件山子

    葛洪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的梦想是当画家。他原打算考苏州美院,却因为一分之差进了苏州工艺美术技校,接着又被阴差阳错地分配到了玉雕班。这中间的每一步都不是他主动要走的,却终究和玉雕走到了一起,只能说是宿命使然。

    葛洪对玉雕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进厂时是冬天,工厂里没有暖气。干活用的水都结了冰,看着师傅们手冻得通红的样子,葛洪的心情十分纠结。那时,他被分去了仿古车间,负责百分百地仿制古玉。北京、上海的博物馆里许多精美的展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他们车间来,这让葛洪有机会深入地领会玉雕之美。他这才发现,玉雕的世界并不简单。玉是君子风范以及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寄托之物,其神采和风格的变迁则和不同时代的风貌息息相关。而且,玉雕和葛洪喜欢的绘画也有不少的共同点,他想,未竟的艺术家之梦也许可以寄托在玉这种完美的材质之上。

    但运气不太好,葛洪在玉雕厂待了三年之后,就赶上了工厂体制改革。他只得停薪留职,和同事一起到广州做翡翠。等到一年之后再回到厂里,他发现玉雕厂连机器都卖掉了。命运再次把葛洪逼到了别无选择的一条道路上—那就单干吧。

    葛洪决定将重点放在做山子上,因为山子对技术的要求非常全面,又能最大程度上体现苏州玉雕“空、飘、细”的特点,而且当时的市场上,小巧玲珑、又讲究意境的苏州山子比扬州山子更受欢迎。很快,葛洪的山子就做出了名气。有个韩国人辗转找到他要求订货,一个月要拿出30件有“一个和尚、一座庙、一棵老树、一片云”的山子。葛洪说,他就算不吃不喝,一个月也只能做出5件来。韩国人就建议他自己设计,找别人来加工。葛洪决定试试,开始一边选料,一边设计,一边招兵买马,最后真的在一个月内完成了30件山子。这个“项目”之后,葛洪的工作室也成立了。

    “仿古仿形”不如“师古师心”

    大概2005年左右,新疆和田籽料的价格成倍上涨,让葛洪倍感压力。“经常是我做好一件山子,再去买原料,发现比我卖出去的山子还要贵了。”他说。

    同时,葛洪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对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玉原料常是"十石九裂",做山子不怕这个,因为可以对裂处进行修饰,小件则必须把所有的毛病撇干净了再设计。我发现,从2005年之后,市场越来越追捧原料完美的玉雕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葛洪考虑“转型”,尝试着更多地做手把件和牌子。

    葛洪一开始做了很多仿古件,但越来越觉得仅仅照搬古制是不对的。“玉雕应该具有时代特征,彰显时代精神。古玉确实精彩,尤其汉玉,但它是从汉代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并不完全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习惯。事实上,高古玉棱角分明,线条僵直为多,而现代人更喜欢简洁、流畅的线条,充满力度的表现手法,适合佩戴和把玩的造型及工艺。”所以,从2006年开始,葛洪的创作从“仿古仿形”向“师古师心”转化。传统当然不能丢弃,可是继承它最好的方式,是继承它的精神。

    但是,如何把古典精神、古典元素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需要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而葛洪还有一个“秘诀”是:将自己对国画美学法则的体悟运用到玉雕上。比如说“意在画外、画在意中”的文人画精髓,就启发葛洪大胆使用“计白当黑,计实当虚”的设计,精琢处预留体会的互动空间,留白处让出回味的想象意境。“做手把件和牌子,施展技艺的"舞台"没有山子那么大,逼迫着玉工用凝练的语言"说话",能在弹丸之地里把深远的意境和内容表达清晰,是件比做好山子更不容易的事情。”这种类似“一花一世界”的境界更加令葛洪神往和着迷,也是他目前以及未来着力前行的方向。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