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 小论雕塑现状
2.biz | 商业搜索

小论雕塑现状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6-30  浏览次数:865

    一个少女,左手握着一本教科书,右手高举顶着一个“明珠”,迎着春风,向着朝阳,阔步前进——在我们的校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雕塑。中学时候,我们都叫它“读书顶个球”。何止是校园呢?“顶个球”的雕塑到处都是,范围多广?中国版图有多广就有多广。最近翻看了三大本日本公共艺术小品雕塑,再相比我们身边的雕塑,总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在中国,当然不乏有深圳市政广场的《垦荒牛》、珠海的《采珠女》、甘肃兰州的《黄河母亲》、云南大理的《五朵金花》等等的优秀作品,然而从全国来说中国的雕塑总觉得 “缺”。这个“缺”,有个体的“缺”,也有整体的“缺”。所谓的“缺”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精品的数量”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整体的质量”的问题。据说上海市的规划部门最近对该市1034座城市雕塑进行“普查”,结果发现有10%是精品,10%是废品,其它80%的作品都水平平庸,从中就可以管窥中国的雕塑现状了。

    雕塑的成功不仅是雕塑的成功,雕塑的失败也不只是雕塑的失败。雕塑是事关不容侵犯的环境空间的大事,雕塑是事关不容侵犯的人的权益的大事。不好的雕塑和不适合的雕塑会玷污我们的城市的面庞,也会以它们的体积、体量“侵占”我们的空间,“侵袭”我们的空间,“强奸”我们的视线。比垃圾广告还垃圾几倍。

    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说,在城市中放置雕塑就像穿衣服,衣服穿了,总觉得需要再加点什么。可是穿衣服很容易,加点什么东西就是一门学问了。我们现在的雕塑业内:一,很多人只会做东西,不知道“加东西”是一门学问;二,不知道怎么“加东西”;三,“加的东西”重复累赘。这就是中国的雕塑现状。

雕塑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不知道“加东西”是一门学问)

    山水画家脑子里装满千山万水,就可以画好画了。但是如果雕塑家心里只有雕塑,只会做雕塑,“只会做东西,不知道加东西是一门学问”,那他是做不好雕塑的。多样技能,触类旁通,交叉学科学习,只有综合素质的雕塑家才是时代里真正的雕塑家。

    随着社会的变化,我们已经不能艺术专用的名词来形容雕塑家了,雕塑家是做雕塑的,这是大错特错。现代社会,把艺术带入生活是现代文化的特点,是现代人享受生活乐趣的手段之一。因此雕塑也进入了公共艺术的时代。多中因素的采用,多种技法的实施,全方位的立体式的空间和环境的考虑。以人为本和注重人的参与性,使雕塑更具有设计理念,这就是现代雕塑雕塑不再只是石雕泥塑,雕塑家也不再只是泥工瓦匠了,很多雕塑工作者需要再深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雕塑工作者如果只会做雕塑,但做雕塑都是“技巧的重复”,那只能说是“功底深厚,造诣不高”。雕塑工作者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光光需要懂得做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要懂得加东西。做东西?容易啊。重复传统,重复西洋,重复别人,重复自己。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谁都可以把《思想者》做得比罗丹还要好。然而功底再深,只是天天做重复技巧活,试问有意思吗?如果他做的雕塑不能适合“把艺术带入生活”这一现代文化的特点,那对于现代社会有何作用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眼光也是苛刻的。因此做雕塑,放置雕塑雕塑家必须好好做的事情,也是雕塑家要好好学习的学问。雕塑,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或者说是一门交叉艺术。就不说做雕塑要具备什么电工电焊木工砌房等多种技能了,从广的范围来说:雕塑的制作它是创作艺术;雕塑的放置它是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雕塑的经营决策它是管理艺术;雕塑的品评,优褒劣贬,还需要懂得舆论效应的学问那就是新闻艺术,如此等等。因此回过头来说:只会做雕塑雕塑家还能称之为雕塑家吗?

    雕塑家只会做雕塑,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中国古代、近代的 “匠行之行”、“雕虫小技”、现代的“雕民”……等等常用来形容雕塑行业内的人。可以说雕塑者很卑微。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谁做的?我们不知道。敦蝗龙门绝妙的雕刻出自谁谁的手?也不知道。同时代的文人、诗人,大家肯定能数出几个谁和谁,但是为什么这么伟大的雕塑的制作者我们在历史上翻不到他们的名字呢?不必深究根源,我们从这些表面的现象就可以知道:社会和政府的鄙视,使知识份子根本上就不从事雕塑这行业工作。雕塑都是雕塑工匠祖传子承作坊式的延续的,如果祖不传子不承,那雕塑这东西就完了。转到现代,20世纪早期,西方艺术教学传到东方的时候,雕塑也纳入了中国的美院教程,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雕塑教学形成了一定的综合体系,然而时至今天我们的美术学院里还是那时侯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制度,虽有所,然而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没有紧跟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今我们美术学院出来雕塑系的学生,他们能做什么?只能做泥塑,只会做泥塑。理论学习,雕塑修养以及与各行业各专业的交叉学习并不见做得很好,而且有的做得很差。

    历史的原因是已经久远的是可以改变是问题。而现代的社会原因才是我们必须面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雕塑工作这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否则我们培养的雕塑工作者别说他不是真正的雕塑家,要是他们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制造和放置成千上万的垃圾雕塑。这等事难道是小事吗?

    做东西是一门学问,加东西也是一门学问,加东西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也是一门学问。这些功课都我们都要学好。力争做好雕塑,最主要的是不要制造和放置垃圾雕塑。只有综合素质的雕塑家才能做好现代雕塑,才能做好给现代人看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雕塑。至少做的雕塑不要影响市容,破坏环境,不要千夫所指,万人所骂。    

雕塑和空间环境相脱离(不知道怎么“加东西)

    某位泰斗级的雕塑家说过:雕塑成为架上艺术是一种悲哀。雕塑不是私人收藏的艺术,也不是雕塑家宣泄情感的艺术。雕塑是属于大空间,属于大众的。雕塑是公共艺术最佳的载体。于是很多雕塑都放到户外去了。各地中小型的园林景观雕塑也如雨后春笋、相继竞生。然而放在户外的雕塑就是公共艺术雕塑了吗?

    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雕塑:做得很精美的园林小品雕塑,可是它偏偏放在高速公路两旁;左一只天鹅,右一只天鹅,做得栩栩如生,可惜它们偏偏放在某个纺织厂的大门口;深颜色的纪念碑雕塑,它却放置在丛林里。一组很精致美丽的现代裸体雕塑,可它们偏偏放置在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小区里面;还有一些雕塑分明就是园林性质的雕塑,偏偏还放在一个高高的单调的四方形台座上……如此等等,这些雕塑做的再好再完美,因为与环境设计相脱节,那只能一个词形容:垃圾。这些雕塑虽然放在户外,但是一个个都是画地为牢,莫名其妙地狠狠地强占了大众的空间,残酷无情地狠狠地“强奸”了人们的视线。我们城市中很多雕塑公园也是一样的:画圈为牢。当然这也是展示雕塑的一种好方式,但是话说回来,干吗非得浪费这么大的有限的地方去堆放这么多的雕塑呢?城市那么大,如果一个住在城北的市民会做着车去看坐落在城南的雕塑公园吗?雕塑是属于人们生活的,点缀人们生活的,和放鸟归山一样,我们让雕塑完美地容入我们的生活不是很好吗?能不能也给我们的雕塑回归呢?

    环境中的雕塑都是点缀建筑,服务空间的。切实,人类息息生存的空间迫切的需要优美的环境,环境的治理和改造体现社会文明的发达程度。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遵循的准则和共同的追求。人们不仅从生态平衡角度,更要从心理上致力于营造一个满足生存需求又能体现精神表达的优美环境。雕塑成了环境的主旋律,环境更需要不但好而且正确的雕塑来做风景的点睛之笔。环境制约雕塑雕塑充实环境。他们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雕塑起着维系空间的作用,并成为人与环境交流的媒体。雕塑放错了,是对大自然的不尊敬,更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摧毁破坏。特别是在钢筋混凝土作为城市肌骨的今天,各种建筑构件大批复制生产的今天,我们的生活空间共同单一、复杂而多变。雕塑是最好的视觉控制和调节中心,是最好的心灵帮助调节系统。雕塑它们绝对是不能起反作用和破坏作用的。

    雕塑要考虑雕塑的环境因素,有雕塑本身的空间环境,雕塑的放置环境,区域地理环境,区域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等。这些都是雕塑家和设计师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在法国,德方斯新区广场,和一般的广场一样——冷峻的直线和横线,单个的雄伟和气势与整体上的单调重复——是一个缺乏人情味的场所。当地的市建策划者在那里树立了一组组稚拙的天真的孩子信手捏成一样的抽象雕塑,使广场的气氛为之改变了。四周围的建筑仿佛瞬间已成为了故意为此作品烘托而摆设一样。这是一件世界上很成功的雕塑与空间环境相和谐的作品。

    所谓的和谐,是雕塑形体、体量、色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统一;所谓的和谐是雕塑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城市视觉形象等不漏痕迹的统一。这在国外他们做得很好,再如美国拉莫什尔总统山纪念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我们身边的有些雕塑我就不敢恭维了,中国的雕塑很多的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这些因素的。

    我们的大学美术教育里,雕塑教学根本上就是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的课程毫不相关。我们雕塑专业的人更是从不关心雕塑设计与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融通关系。这样的雕塑教学导致雕塑工作者不懂环境。有些甚至连工程施工图都看不懂;有些雕塑家连将来雕塑所放和处都没见过,只是一个劲地做泥塑,那就更不用对他说雕塑与环境的制约与融通了。

    雕塑是空间中的雕塑,忽略了大的环境空间来做雕塑,来放置一个与空间环境毫不相关的雕塑,是罪大恶极的粗暴行为,是与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同罪的。据说前不久美国的某一机场听取市民的反馈拆掉了一个很有艺术美的女裸体雕塑,看人家美国的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我们就不要对这样的雕塑视而不见了。整理和清理我们身边的垃圾雕塑和不适合放置的雕塑已经是当务之急了。

雕塑随大流,雷同雕塑到处都是是(“加的东西”重复累赘)

    我们先把眼光固定一个点,就说我们河南。可能是因为文物丰富的原故,河南雕塑造“鼎”泛滥,也可能是因为河南是黄河象的发掘地,河南雕塑造“象”泛滥。在开封,也因为清明上河图,使清明上河浮雕到处仿造随处可见。这种的雕塑,本来是一个城市的视觉形象,是属于城市的魅力系统,它们也许是精品雕塑,但是因为糊置腻造,泛滥成灾,就像砸了牌子一样,变得平庸无味了。中国雕塑龙城造龙,凤城造凤,如果是鬼城的话闹鬼了。没有统一管理,使得做雕塑跟搞房地产一样,千篇一律的“建设”。雕塑是这样做的吗?我们面对的这问题难道还不严重吗?

    我国的城市雕塑起步晚,爆发式的发展,缺乏文化上的准备,违背客观规律地“一窝蜂”瞎烘烘,必然要出问题。而且很多地方 “一把手意志”和“甲方意志”在作祟。虽然雕塑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但常常是由部分有决定权的官员来拍板,很少听取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与此同时,兴建城市雕塑如今已成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企业主等追求的“时尚”,自恃是出资金的“甲方”,外行指挥内行,让雕塑家却成了被动执行的“工匠”。这样子在城市里立雕塑,没有策划的概念。粗造滥置。引用一句流行语“别以为你长得帅,我就不打你?”。雕塑你做得好我们就不敢拆你了吗?做得再好的雕塑,只要有损城市视觉形象的,该拆的就拆。

    这话题要究诘的话除了环境因素,更主要的是雕塑的管理因素。雕塑是属于大众的。有心者得之。因此雕塑就不仅仅是雕塑家和工程甲方以及官方的事,最为主要的是是市民大众的事。雕塑的设计安放除了征求大众的意见和反馈外还应该成立雕塑的舆论评比机制,加入新闻舆论等等机构共同对雕塑进行打扫和清理以及打假活动。雕塑是事关市民息息相关的生存空间的大事,管理当然要走在前头了。

结论

    雕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它所传递的时代信息,比文字、图画等更直接明白、覆水难收;因此我们都要有长远的眼光,打造精品,而且只能打造精品。广场上乱丢果皮纸屑也要被罚款500元,大体积大体量的移不走的障碍物---垃圾雕塑,我们当然更不能容忍。因此我们要清理垃圾雕塑,更要杜绝垃圾雕塑的产生。

    雕塑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应该宁缺毋滥;它是“石头的史诗”,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能高度概括当地的精神、文化、风俗、传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一种强制性的艺术存在,长久地伫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内,公众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城市雕塑现今还已经纳入了城市的视觉系统,是城市的形象标志。城市雕塑还往往是城市经济、科技、创造能力和文明程度等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许多国际机构在排定城市竞争力和选择投资方向时,已经把城市雕塑和相关文化环境,列作重要考核目标。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说,做东西,加东西,如何加东西是雕塑工作者、雕塑设计者、雕塑决策者必须要学会相关雕塑的学问。雕塑是一项艺术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但它又属于公共艺术,艺术家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完全表现个人意志或屈从于领导意志。同时,城市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块绿地都是属于市民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自留地,每一项重大雕塑设计方案都应该实行市民参与制度,把市民的评选意见作为一个重要评估依据。我们都要遵守《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总体规划、公开招标 有序建设、严格把关以外,充分尊重艺术家的设计,更要听取市民的舆论反馈,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属于所有人的美好生存家园。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