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资讯 > 对历史应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P.biz | 商业搜索

对历史应有“一种温情与敬意”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7-01  浏览次数:449

    近日,在西安大雁塔的北广场上,孙思邈雕塑玩起了“历史穿越”,唐朝人竟然捧着明朝才有的线装书。据市民反映,合肥三国遗址公园里许多铜质雕像的服饰和所用兵器与三国时期并不相符,疑似出现“张冠李戴”现象。

  近年来,各地兴建历史雕塑,这种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值得肯定。历史雕塑之于一个城市,是装饰,更是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呈现。它弥补了“千城一面”的缺憾,推动了历史知识的普及,但屡屡出现历史人物雕塑穿越的“硬伤”,让其教育和认知的意义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也许是创作者历史知识的匮乏,也许是管理者监管不严、懒于求证,但根源还在于对历史缺乏审慎和敬畏之心。

  尊重历史,要尊重历史真实。历史呈现不能只靠想象和“灵感”,要有史实作支撑。长期实践证明,只有尊重历史真实,才能更好地普及历史知识、进行文化传承。漏洞百出的历史雕塑非但不能还原真实、致敬先贤,还会以讹传讹、误导民众,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人们数典忘祖、淡漠传统。纵观那些“穿越”的历史人物雕塑,大都在细节上与历史不符,不仔细辨别也许很难发现,但终究经不起历史和民众的检验。事实上,即便术业有专攻,尊重历史真实也并非一件难事—既可以查阅文献,也可以借助论证,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换句话说,如果能多些检查环节,多些学术上的较真,多些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低级错误完全可以避免。尊重历史,还要注重文化内涵。将历史通俗化不是庸俗化、低俗化,不管做何种艺术诠释或加工,都该基于文化传承的目的,符合基本常识和主流价值观,宣扬真善美。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历史雕塑却颠覆了史实、消解了内涵、降低了格调:辽宁沈阳的“武松杀嫂”雕塑趋众媚俗,江苏苏州的老子雕塑伸出舌头就像“吊死鬼”,河南洛阳的弥勒佛竟然留着“大背头”。相比而言,孙思邈雕像还算“幸运”,至少没有被折腾得有碍观瞻。若长期这般任意淡忘历史、随意篡改历史、肆意消费历史,不仅不能理性、公正地认识和分析过去,还会逐渐丧失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造成人文精神的日渐颓圮,更遑论文化发展繁荣。人们常说,要将历史文化输出国外,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对历史怀有一份敬畏之心,不对历史进行真诚善意的表达,又如何能将历史传播出去呢?

  钱穆先生曾说,对历史应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其实,不仅是对历史雕塑,还有对历史丛书、历史影视剧等一系列文化衍生物的开发,都当有敬畏之心。多一些历史敬畏和文化积淀,就会少一些市场盲从和文化浮躁,唯其如此,才能不辱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生产出“过硬”的历史产品。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