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工艺技术 > 高第街里走出来的铜雕大师
T.biz | 商业搜索

高第街里走出来的铜雕大师

信息来源:ioroo.com   时间: 2014-07-22  浏览次数:584

  梁伟贤说,他不想看到这门铜雕技艺消失,希望能够申请市的非遗,让这门技艺得以保护,传承下去。受访者供图
  人物:梁伟贤,潜心钻研铜雕近30年,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信息时报讯(记者 周秋敏)凭借一双巧手,他能在铜片上雕刻出万里长城。65岁的梁伟贤至今还有一个宏愿,就是在70岁以前再锤炼一幅40公斤重的清明上河图。如今,“不懂推销自己”的梁伟贤正在填报一叠厚厚的申报书,准备将他的这门铜雕绝活申请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让铜雕成为绝唱”。
  制作巨型紫铜鸟笼破吉尼斯纪录
  一身素白的太极衣裤,留着浓密的胡子,踩着黑布鞋健步如飞,宛如一位隐世居士。梁伟贤专注于两件事情:打太极和铜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打太极是正职,铜雕是业余爱好。但他真正的成就,就体现在这项业余爱好之上。1996年,梁伟贤制作的2.05米无焊接紫铜鸟笼,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梁伟贤出生成长于高第街,早年从广州技工学校毕业。3年中专为他此后几十年的打铜生涯奠定了制图、金属工艺、美术功底等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梁伟贤从广州市第三机床厂辞职,回家创业。如今,已退休的梁伟贤将车间搬回了家,仅七八平方米的客厅被改造成了他的工作间,桌面上一边是虎钳、锤凿等工具,另一边则摆满了紫铜成品或半成品。
  无焊接紫铜鸟笼是梁伟贤的绝活。两米多高的鸟笼,他不用焊接,全靠在坚硬的铜器上打孔,通过铆钉连接。孔和轴的误差要控制在一根头发粗细的1/5。靠着游标卡尺和一副老花镜,梁伟贤花了3年时间超越自己,制作出一个高2.32米,直径55厘米的巨大鸟笼。一时之间,在广州城内引起不少轰动。
  申请非遗祈盼独门手艺能保存
  不过,在梁伟贤看来,巨型鸟笼并非他的巅峰之作。他的心头最爱,是一个25厘米长、22厘米高的紫铜趟栊。“这些能活动的趟栊门柱是我一根一根细细打磨的,趟栊门上的梅兰菊竹,是一笔一划地镌刻上去。虽然这个趟栊体积小,但我花了8个月才雕琢完成,可算是我的顶峰产品,绝无仅有,往下,我的技术只能持平,或是走下坡路。”梁伟贤说,他还亲自为这件作品做了一张藏品证书,希望有一天能找到有缘人。
  成长于高第街的梁伟贤,并未受到高第街的商业熏陶。产品在,技艺在,却不会推销。摆满了整个屋子的紫铜工艺品,他更多只是供自己欣赏。“个人能力微弱,只拥有技术,不懂宣传,所以我的作品和我一样,寂寂无闻。但是,我不愿这门铜雕的技艺随着我的离去而埋入黄土,我希望能够申请市的非遗,让这门技艺得以保护,传承下去。”梁伟贤说,铜雕技艺经济效益难见,愿意学习的人很少,能潜心钻研的人更少。
  虽然已年过六旬,但梁伟贤还有一个宏愿,就是在70岁以前再锤炼一幅40公斤重的清明上河图。“用我的余生,一路践行。”梁伟贤说。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