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国家艺术基金特别指导、上海儿童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童年塑记”雕塑展9月28日拉开序幕。
展览针对上海儿童博物馆3—10岁目标受众儿童的认知特点,围绕“童年”主线,讲述“陪伴”故事。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少年的生活情态,将往昔岁月中不同时代的历史与童年记忆的塑造娓娓道来,展现主体性雕塑中关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温情和柔软,彰显20世纪以来公众对儿童主体性意识的认知转变。
展览共计展出80余件雕塑艺术家的真迹作品,具体包括:“童年往事”、“小小少年”、“亲爱的孩子”、“熙融之家”、“动物伙伴”和“七彩艺光”六个板块。其中,名家经典真迹近20件套,主要有:刘开渠:《欢迎人民解放军》(1956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复刻版仿真图片);张得蒂:《琴声》(1979-1983年)、《照镜子》(2013年);周轻鼎:《公鹿》(1981年);杨奇瑞:《仇娃参军》(1990年);吴为山:《南京大屠杀》(2007年)。
展览展出时间为9月28日至11月14日,配合展出,上海儿童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专家直播导览、线上研讨会、线下雕塑探索活动及雕塑材料包订制等。
该展览是中国美术学院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所策划的“人民的纪程——主题性与纪念性雕塑大展”全国巡展的第二站(首站在杭州)。展览开幕式在抖音直播间、在艺直播间两个平台进行线上直播,中国美术学院4位专家作现场权威导览,吸引了2万多名受众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