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术语
雕塑术语
[全部术语] [雕塑术语] [陶瓷术语] [玉雕术语]

术语内容
纪念性雕塑
雕塑艺术之一。主要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圆雕或浮雕。一般使用能长期保存的雕塑材料,并安置睚特定的环境、或纪念性 建筑的综合体中,具有庄严与永久性的纪念碑特征。我国纪念性雕塑不晚于先秦。现存传统大型纪念碑雕塑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东汉李 冰像石雕及大足宋刻赵智风像等,均较典型。
剔地起突
浮雕术语。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卷十六“石作功限”条有此语。类高浮雕,但是浮雕主体在三刻表面突起较高,最高点不在同一平面上,而 浮雕底面亦可不在一个平面上。高低起伏大,层次多,类似半圆雕,如故宫何和殿御路石刻中的龙纹。
单层次浮雕
浮雕之一。浮雕构图纵深布局的一个品种。是指浮雕底之上只有一层人物(或动物),为不重叠的单层浮雕类型,优点是影象清晰,利于表现动态,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多属此类。
案头雕塑
室内雕塑之一。指专为陈列于书架、桌案上供人近距离观赏的木、石、铜、陶、泥等多种材料的小型雕塑。一般尺寸为10-30厘米之间,大多数属于工艺性变形的动物装饰雕塑;也有一些以故事、神话、寓言、小孩或如意吉祥为题材的作品。多表现为轻松、抒情的情调,主要起到帮助观者休息的作用。一般属于个人购藏。
钱雕
雕塑艺术之一。一般指以阴线或阳线作为造型手段的石、玉雕刻或青铜器纹样雕刻。骨器上线刻是原始社会雕刻的萌芽,是一存最早的雕刻品种。线刻石浮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由多种技法雕成有起伏体积的雕刻品,即使大量使用线雕手段,也不能视为线雕作品。
情节性雕塑
雕塑艺术之一。强调以表现情节为唯一目的。把雕塑要通过情节及形象表现(象征性雕塑也要借用情节或形象)的因素,改变为以追求情节为,无论是衣、食、行的情节都变成全力以求的目的,因之它有时会受到观众所喜欢,但有时又使主题模糊,变为繁琐、无意义或不美的作品。
胸像纪念碑
雕塑艺术之一。是以肖像为主体的纪念性雕塑。通常建立于被纪念的人物之故居或生前活动过的地点。一般采用石、铜等硬质材料建造,通常由胸像、碑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原流行于西方,近代始为我国所采用。具有庄严、永久性的特征。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笔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油泥等)或可雕刻的(如多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由于它占有三度(长、宽、高)空间,因此亦名“空间艺术”。也有称之为“视觉艺术”或“触觉艺术”的。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等。又可分这室外雕塑和室内雕塑。因材料能长期保存,并能起到装饰和美化建筑、器皿等作用,故常带有永久性和纪念性。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并存着写实与装饰风格的雕塑,至今犹大量存在。商周时出现憩静稚拙与写害俏色的玉雕和严峻而神秘的青铜器浮雕,构成以几何纹样为主的装饰风格。春秋、战国的雕塑、风格多样,并统一在强烈动感和装饰变形之中。秦代雕塑以静中有动、威仪棣棣的写实风格,代替战乱年代搏斗感和装饰风。汉代雕塑以深刻的内容和鲜明的动感,表现出社会现实的深度。到南北朝,石窟和寺庙的雕塑,风格和类别趋于繁多。唐代雕塑、造型丰满优美,气势宏阔。流传久远。宋代雕塑精于表现现实生活,雕塑技法创新。清代雕塑则浮丽而繁琐。雕塑艺术多半通俗易懂,能突破语言、文字、国家及民族的限制,形象地记录科学、文化、经注、政治、军事、风俗等社会生活,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人类历史的珍贵资料。
蟾蜍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商周时代盛水器盘中施有这类纹饰。有两种形象:一是接近龟状,背有圆圈表示蟾蜍身上的疙瘩;一是写实的浮雕,形状生动。殷墟妇好墓出土有一提梁容器,提梁两端饰有蟾蜍。 古代寓意纹样。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引《文子》曰:“蟾蜍辟兵”。《抱朴子》,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水经注·榖水》条引《晋中州记》曾云:“先是有谶云:‘虾蟆当贵’”,。可见当时人们相信蟾蜍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所以到处用它作装饰。但到魏晋以后,除了南方越人的铜鼓仍经常以蟾蜍为饰外,在中原地区就不多见了。以蟾蜍为饰正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作风。秦始皇陵园东侧的上焦村M15,就出有秦代少府制作器皿上的银蟾蜍附件,兴平霍去病墓前也有两块蟾蜍雕石。近年连云港一座西汉晚期墓所出漆几,也以蟾蜍为饰。徐州东汉彭城王亲属墓所出的鎏金铜砚,通体作成蟾蜍形。史载张衡所作的候风地动仪上,也有铜蟾蜍的造像。汉画像石以蟾蜍为题材的装饰就更多了。
软木画
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系采用栓树皮(或称“软木”),经过精雕细刻的艺术加工,构成各种浮雕式的、多层次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风景画。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民间雕刻工艺品。主要产于福建福州。它是一种“雕”、“画”结合的手工艺品。色调纯朴,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善于再现我国古代亭台楼阁,园林景色,画中有诗,使人观后如身临其境。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根据画面设计,粘在衬纸上,配制成立体、半立体的木画,装在玻璃框里,就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其中借鉴中国园林“框景”的手法,构图新颖别致,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古朴典雅。
斗栱
古代木构建筑上特有的支承构件。“斗”即上部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栱”为置于斗上的横木。一攒斗栱,通常由方斗、曲栱、斜昂、枋子等十几乃至百余个构件组成。纵横交错,层层垒叠伸跳。其功能除加强柱子与梁、枋、檩的结全并使之多样化外,还由于斗栱有逐层挑出支承荷载的作用,所以能使屋面出檐深远。斗栱最早见于周代铜器,其后也常见于汉画像砖、陶制明器和石阙中。早期斗栱体形转向纤细,彩绘更形考究,其结构功能随出檐的缩小而减弱,建筑装饰作用却跃居首位。“千栌赫奕,尤栱峻层。”在建筑艺术上,斗栱极富装饰效果,古代大型殿堂建筑中斗栱的形象丰富多姿、宏伟壮观,是我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的造型艺术。
鸟瞰平规
指两种透视法并存于一个画面的浮雕。这类浮雕的景物及建筑物,犹如从斜上方天空下望的鸟瞰景象,而每个人物,则又似平视。 优点是既能表现出景物的相互关系,便于表达情节以及性格刻画,又能使观众看得真切,不少古代石雕及东阳木雕,都采用这种透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