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术语] [雕塑术语] [陶瓷术语] [玉雕术语]
术语内容
- 打细
- 雕塑制作程序之一。用于木石雕制作。即将?#24320;荒?#21518;剩下的多余部分去掉,重点刻画形象和找准形体的起伏结构等细微变化。是对雕像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阶段。所使用的工具,石雕用齿凿、平凿和石锉,木雕用圆口、平口、斜刀和三角刀木锉。是雕刻的最后阶段。
- 打磨
- 雕塑制作程序之一。用于木石雕制作。即在经过打细的木石雕上 ,用研磨材料进行打磨、 抛光后能获得硬质材料所特有的材料美 , 使作品增添光彩。但不是所有木石雕都需这一工序。石雕打磨常用材料有废砂轮、水砂纸和氧化铬、铝抛光膏(粉),木雕用木砂纸和氧化铝抛光膏等。
- 骨雕
- 亦称“骨刻”雕刻艺术之一。指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指在动物骨头或骨制品上雕刻的花纹及物像。始于原始社会,为我国最古老的雕刻。是 介于绘画与雕刻的一种艺术。近年我国多次发一六七千以前新石器时代的骨刻(骨的质地细密坚实,适于雕刻精美的形象),是形式多样的小 型雕刻,以阴纹线刻,薄浮雕及圆雕饰物为多。 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古人早就把骨利用,做成针、刀并把文字和图案刻在骨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骨雕已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它不仅在骨上刻有文字还通过不同的刀法雕出栩栩的立体人物、花鸟等作品。 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通常也指雕刻和磨冶成的雕塑工艺品。 所谓技法,就是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按照骨雕工艺品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6个类别:用具类、陈设类、文房类、器皿类、佩饰类、立雕类。 1.首先要区分骨雕和牙雕,两者的收藏价值有天壤之别,不过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模仿骨雕的塑料制品,几乎以假乱真。塑料制品摸上去有些粘手,拿少许废料燃烧会立即着火,而骨制品则不会。 2.查看骨制品内部做工是否精细,是否喜欢作品的意境。 3.摆设骨雕作品时,要防尘,避免冷热温差变化太大,不让风直接吹,否则镶嵌的接缝处容易开裂,骨雕久置会有些微发黄,更接近象牙的色彩。
- 主像
- 雕塑术语。指雕塑群体中,位置摆在居中或最重要地方,体量最大,内容为群体之核心,起点题作用之雕塑,亦即雕塑群体中最主要的一尊,如岳王庙内的岳飞像,即以此称呼。
- 胸像
- 雕塑艺术之一。由头、颈、胸三部及座子组成,重点在人物精神、形象与雕塑感,属于肖像雕塑畴,原流行于西方,近代已为我国所采用。它是基本练习的重要课题,并已成为博物馆和展览会雕塑展品的主要形式之一。
- 破时空透视
- 雕塑术瓖。指浮雕画面的人或物间组成的透视依据宛全不受具体现象的约束,完全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故名。此种透视依照内容的需要,巧用艺术的图法,可把上下几十年或相隔数千里所发生的事,组织在一个画面内。这种构图,在广东潮州木雕中经常出现。
- 搩度
- 雕塑术语。佛教造像尺度单位。搩,以手度物也。<造像量度经解>称:“十二指为搩,亦谓大分,倍搩为肘,四肘为寻,即一度(俗作托)也。”谓一搩相当本人张开手指,从大拇指尖至中指尖,或从拇指尖到其余各指尖的距离。又有释为一搩约面部自发际至颏下沿的长度。<造像量度经>谓:佛、文殊与普贤等菩萨像高为十搩,罗汉、佛母等为九搩、忿怒 相八搩,护法相最敌的少到六搩。<造像量度经续补>说:一般人的身高为七搩或八搩。藏文中一搩,有时称做一面。
- 象征性雕塑
- 雕塑艺术之一。指运用比喻、概括等手法,刻画形象,表达主题的的哲理内涵或形象外之含蓄意图,类似诗的语言和雕塑艺术。主要特点是,雕塑形象所出现的情节和题材,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它的主题;即所作形象能把观众引向更宽广的思想领域,这方面成功的有苏联初期时穆希娜所作工人和农民,虽则只有两个人的形象,但它象征了列宁时期的苏维埃在前进的力理。我国西汉时的霍去病墓前石雕群,包括主像在内的雕刻中,没有出现墓主人的形象,但石雕以比喻的手法和艺术技巧,象征了年青大将军霍去病的智慧、勇敢等英雄气质,象征了时代精神,成为传统的象征性雕塑的典范。
- 雕塑习作
- 亦称“雕塑基本练习”。雕塑术语。直接对模特儿进行雕塑写生的练习。是学习雕塑的必要课程,也是深入研究的重要方法。习作有长期、中期、短期的不同时间,方法有写生、速塑、默塑、忆塑的不同课题,也有头像、胸像、人体像的不同体裁,如圆雕、浮雕、透雕等不同品种。主要目 的是练习运用体积以及点线面等手段去塑造人物,研究被塑造的对象重心、动态和特征,把形与神变为雕塑,从练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人体结构规律,运动及造型规律,为雕塑创造打下技术基础。以动物、风景等为写生对象的练习,也叫“雕塑基本练习”
- 减地平鈒
- 雕塑术瓖。旨凸起的浮雕面,或减凹的“地”均为平面。使主题雕刻轮廓整齐清晰,如剪影。也有在凸起之平面上,刻阴线表现细部。或在“地”之平面上加刻麻点等,构成灰暗调子,使上下层形成较明显对比,突出影像
- 纪念性雕塑
- 雕塑艺术之一。主要表彰历史人物或纪念重大历史事件题材的圆雕或浮雕。一般使用能长期保存的雕塑材料,并安置睚特定的环境、或纪念性 建筑的综合体中,具有庄严与永久性的纪念碑特征。我国纪念性雕塑不晚于先秦。现存传统大型纪念碑雕塑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东汉李 冰像石雕及大足宋刻赵智风像等,均较典型。
- 剔地起突
- 浮雕术语。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卷十六“石作功限”条有此语。类高浮雕,但是浮雕主体在三刻表面突起较高,最高点不在同一平面上,而 浮雕底面亦可不在一个平面上。高低起伏大,层次多,类似半圆雕,如故宫何和殿御路石刻中的龙纹。
- 单层次浮雕
- 浮雕之一。浮雕构图纵深布局的一个品种。是指浮雕底之上只有一层人物(或动物),为不重叠的单层浮雕类型,优点是影象清晰,利于表现动态,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多属此类。
- 案头雕塑
- 室内雕塑之一。指专为陈列于书架、桌案上供人近距离观赏的木、石、铜、陶、泥等多种材料的小型雕塑。一般尺寸为10-30厘米之间,大多数属于工艺性变形的动物装饰雕塑;也有一些以故事、神话、寓言、小孩或如意吉祥为题材的作品。多表现为轻松、抒情的情调,主要起到帮助观者休息的作用。一般属于个人购藏。
- 钱雕
- 雕塑艺术之一。一般指以阴线或阳线作为造型手段的石、玉雕刻或青铜器纹样雕刻。骨器上线刻是原始社会雕刻的萌芽,是一存最早的雕刻品种。线刻石浮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由多种技法雕成有起伏体积的雕刻品,即使大量使用线雕手段,也不能视为线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