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网 - 雕塑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雕塑艺术 | 雕塑资讯 | 工艺技术 | 政策法规 | 古董资讯 | 古董收藏 | 今日宝贝 | 拍卖资讯 | 中国雕塑史 | 国内雕塑作品欣赏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雕塑术语
雕塑术语
[全部术语] [雕塑术语] [陶瓷术语] [玉雕术语]

术语内容
法蓝瓷
法蓝瓷 即FRANZ(也称法兰瓷),成立于2001年,创办人是台湾陈立恒先生。法蓝瓷之名称取自于创始人的德文名——Franz。它是陶瓷,但又不同于周正匀称的普通陶瓷,它秉承着“从自然出发 ,瓷随物行”的理念,以西方“新艺术”的流线线条,完美融入东方典雅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大至艺术花瓶,小至釉下彩高级珠宝以及各种家居用品,造型别致,多了份立体感,精致但不奢华,经典又不乏时尚。 法兰瓷是21世纪初世界顶级陶瓷礼品业中一个崭新的品牌,在2002年纽约礼品展中以“蝶舞”系列获得了该展年度最佳收藏品第一名,改变了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法蓝瓷生产基地位于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2002年以「蝶舞」系列荣获「纽约礼品展首奖」。从创始至今,每年都会举办法蓝瓷陶瓷设计大赛。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曾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浙江博物館合作推出【富春山居】對瓶。 “国礼”法蓝瓷 中国的陶瓷艺术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即使从瓷器制作工艺成熟的东汉算起,至今也有大约一千七百年历史。其中,发端于明朝景泰年间的景泰蓝,一度把中国瓷艺推向极致。但之后,景泰蓝的工艺水平有所下滑,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在多方努力下,景泰蓝才得以重放光彩。 瓷艺虽发端于中国,历史悠久,并曾经历过“四大名窑”的辉煌,但近几十年来却显得有些落寞。纵览世界陶瓷市场,欧洲名窑可谓后来居上。 中国是陶瓷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多为中低档产品,价格便宜,徘徊在高端消费市场之外。陈立恒看到了这一点,率领法蓝瓷谋求改变。他说,目前,中国的很多瓷器产品还不具备足够的国际面相,但不管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品质会越来越高。陈立恒表示:中国人要把失去的光辉抢回来。 2009年,有着二百五十年历史、欧洲最古老的瓷器精品生产商伍奇沃德(Waterford Wedgwood)因面临倒闭被接管了。陈立恒认为,外国不少王公贵族以前创立的陶瓷厂慢慢都在凋零,所以,中国的机会很大,要打造中国的“世界新名窑”。 法蓝瓷在设计过程中,渗入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迎合了西方高端消费者。早在2002年——法蓝瓷创立的第二年,它就在纽约礼品展中荣获最佳收藏作品奖。2006年,法蓝瓷应邀进驻德国法兰克福商展(Messe Frankfurt Ambiente)永久展馆,与法国巴黎时尚家饰展(Maison & Objet)精品馆,成为首家进驻世界顶级时尚展馆的华人品牌。 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华古瓷都景德镇的法蓝瓷,融合了东方文化的神韵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时尚,渐渐走进了西方高端消费人群的视野,也排上了我国的“国礼”采购单。 2009年,在G20欧洲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布朗赠送的礼品,就是法蓝瓷。 法蓝瓷 品牌理念: 一个品牌要设定好它的风格,设计不能违背企业文化。 人文、艺术、时尚、独特、亲切,这5项是我们的风格,我定了这种风格之后,你不能给我血腥、暴力、滑稽、幽默的,所以设计师要符合这个主题。不在这个风格内可能也会赚大钱,但是这个设计师不是我们这个风格需要的族群。我们一定要把品牌的风格、哲学思维,就是你要达到的愿景地图整个画出来,怎么做到,很多人认同你,制定一个所谓的游戏规则,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 在陈立恒的意识里,瓷器,首先应该是华人的瓷器,而不是欧洲名窑和王室贵族的专属品——“china is China”(瓷器代表中国)。 在陈立恒眼里,“瓷器就像爱情,美好但是易碎,要保护好它们。” 据陈立恒介绍,法蓝瓷的品牌内涵是,以“仁”为核心理念,以复兴中国瓷艺为传承,以对美学的深刻体验为信仰。因此,法蓝瓷的每套产品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其背后往往也都蕴涵着一个故事。 对于未来,陈立恒有着清晰的定位,他说要打造“世界新名窑”,占据世界陶瓷艺术的制高点,与Wedgwood、Dibbern、Haviland等欧洲百年瓷器品牌并驾齐驱。 法蓝瓷工艺法蓝瓷 法蓝瓷采用高品质细致瓷土及独家配方,运用釉下彩技术,在1,200°C~ 1,350°C高温下锻烧,并历经素烧、手工绘彩、上釉、釉烧等百道工序才得以完成,成品温润通透,色泽晶莹典雅。 产品在原型雕塑时就得用心诠释原创者在平面图稿的本意;制模要细心以减少模线的产生,如何分片和衔接才能不失原形的精髓;成形时的灌浆须不疾不徐以防起泡;修胚时得讲求工整及美艺;烧窑时要注意重心的安排以防止变形,火候须适切的调控才不至于过与不及;彩绘时调色与笔触的控制需笔笔专注;而施釉时讲究绝对的均匀,才能制作出剔透且圆润的产品。 法蓝瓷传承彩绘陶瓷的精湛工艺,结合东方美学与西方新艺术装饰风格,运用色彩可保千年不变的特制釉下彩技术,以及海畅公司的世界独家专利——“倒角脱模工法”,制作成融合浮雕与雕塑的精致立体造型。烧制难度极高,多达上百道细致工序,造就了法蓝瓷的精品品质。在2002年美国纽约礼品展中,其“蝶舞系列”获得了该展年度最佳礼品收藏第一名,改变了百年来世界陶瓷精品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局面,受到国际顶级陶瓷精品爱好者的热烈追捧。 在环保理念上,法蓝瓷坚持不加骨粉,以技术达成与骨瓷同样的通透效果。 在艺术上,法蓝瓷借着大自然的图像语言,传递各种温馨的讯息及祝福。 在文化上,法蓝瓷落实了艺术生活及东方美学思考的优雅时尚。 法蓝瓷以精工细作的艺品让全世界喜爱瓷器的人均能拥有为目标,融合装饰、观赏、收藏价值的产品,为居家增添浪漫的人文气息。
灯草边
明、清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在焙烧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下坠,使器口呈色变淡,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或“脱口”。因工艺不同,“灯草边”的特征也有区别,如明代宣德红釉为自然形成的白口,而康熙郎窑红则是人为涂施的一层厚而含有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 郎窑红釉,釉汁凝厚,焙烧时,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也下坠,使露出的胎体和淡色薄釉,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也叫“脱口”。是郎窑器的一种主要特征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矾红创烧于明嘉靖间。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 胭脂水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胭脂水釉的器物,都为官窑产品。它始于康熙,精于雍正、乾隆之间。 珊瑚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雍正时釉色闪黄,乾隆时则颜色深而釉层厚。在康、雍两朝,珊瑚红曾用作底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制作、彩绘都极为精细 。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 霁红 霁红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代。康熙霁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釉边不齐。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 钧红 宋代的钧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钧红釉的创制,为陶瓷的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 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 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 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映而疏露着绿斑或色晕。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抹红 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三阳开泰釉
简介 三阳开泰釉。该釉的外观为:在乌黑发亮的釉面上,呈现三处扁圆形的红釉,形同初升的太阳。 红釉四周,喷射出黄、青、绿各色丝,好似太阳的光芒,故称“三阳开泰”。古代易经上有“正月为泰封,三阳生于下”之说,意为冬去春采,阴消阳长,万物复苏。古人把此釉称为“三阳开泰”,明显地寓有吉祥之意。三阳开泰釉瓷器为清乾隆年间所创。 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其谐音而已。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拿“三羊”来代替“三阳”,除了“羊”与“阳”两字谐音而外,也还寓有更隐蔽的深层的文化含义。 其一,汉·许慎《说文》云:“羊,祥也。”古文中,“羊”字与“祥”字是相通的。《本草纲目》引董仲舒说:“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吉祥的礼俗中常用羊做牲,就是因为羊能传达吉祥、福祉之故,羊也因此而成为吉祥、福祉的象征。从几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岩画上原始人镌刻的形态各异的羊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与羊的亲善与和谐关系。有的民族,可能就是以羊为其图腾的民族。我国古羌人,古代也称西戎,《说文》说该族“羊种”,《史记》说他们是“牧羊人”,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达,乃古代羌人(西戎人)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把羊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祖先,把自己与羊看作是同一血族,对其虔敬供奉。人类从原始狩猎者进到驯养者之后,羊便成为人类驯养的家畜。祭祀对于古人来说,是经国之大事,举行祭祀活动,牛羊历来充当着最为重要的祭牲的角色。祭祀宗庙祖先,则羊为大牲。作为祭牲时,一般的牛羊是不行的,而要求其体毛完美者。其二,《说文》又说:“美,甘也。从羊、大……美与善同意。”羊之大者则美;美又与善同一意。古人把羊作为美好的象征,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用羊来形容,这也许与羊的形体肥美(段玉裁注:“羊大,则肥美无鄙。”)、性格温顺、叫声悠扬婉转、缺少攻击性(善)有关。足见羊之隐含着美好、和善、吉祥之意。因此,羊之物象也便成为美好的意象。 《三阳开泰》除了作为年画的题名之外,在一些稀世瓷器、国画上,也常见到以此为题名的。自是既取意于“三阳”新春时节的吉祥称颂,又兼有易传中泰卦好运降临之意蕴。以《三阳开泰》为题名的瓷器和国画,皆系雅文化之属,一般小百姓是无缘见识、更无缘享用的,而年画就不同了,它具有民众性,随着那雕版的启合而印出万千张画页,便流入以农民为主体的农贸市场,随着“三阳” 在腊尽之时君临千家万户,成为亿万底层农民兄弟的希望与憧憬的精神寄托。 成语 三阳开泰 ( sān yáng kāi tài ) 解 释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爻,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出 处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示 例 设此三羊,以应开泰之言,唤做~,破解你师之否塞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一回) 景德镇瓷器三阳开泰釉 每逢盛大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当客商们参观景德镇陶瓷展销瓷时,在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器中,许多外商,尤其是一些港澳人士往往会被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陶瓷珍品所倾倒,那就是醉人心目的景德镇传统色釉花瓶——“三阳开泰”。 客人们在玻璃柜窗前尽情地欣赏,那动人的色彩令人百看不厌,红的如霞似火,黑的恰如其份,这珍品红黑结合得融为一体,犹如一曲节奏鲜明,美妙动人的轻音乐,令人舍不得离去。 瓷都景德镇的颜色釉品种繁多,美不胜收,为什么“三阳开泰”竟有如此的吸引力呢?莫说是外商及港澳人士喜欢这珍品,就是景德镇的当地干部工人也希望能买上一件象征着 ‘吉祥如意”的“三阳开泰”,特别是瓷城的年青人布置新房,新婚之喜如果不摆一只“三阳开泰”花瓶,那真是新婚之喜的一件憾事,但这玩艺儿非常少,买到它的人大概百里挑一,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从这里也可以说明它的身价了。 “三阳开泰”是我国高温色釉的名贵品种之一, 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景德镇建国瓷厂的一座柴窑方可批量烧制生产(景德镇的古窑瓷厂也有少量试制生产),可以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建国瓷厂的颜色釉产品曾获国家银质奖,“三阳开泰”就是其中之一,它现在已作为国家礼品瓷赠送给外国贵宾和朋友。1978年邓副总理访问日本,随带的礼品中就有各式规格的“三阳开泰”若干支;前几年据说香港一位富豪不惜重金订得一批“三阳开泰”,不但生意兴隆,而且又喜获男孙, 都说是“三阳开泰”带来了好运气。看来“三阳开泰”象征着“吉祥如意”果真见效,美国客商对“三阳开泰”也是“一见钟情”,为筹办富有中国特色的陶瓷展销会,不远万里专程来景德镇订购“三阳开泰”等陶瓷珍品,因为世界其它国家烧制不出这种特别风格的色釉瓷器,所以外商不惜重金订购也是心甘情愿的。颂之语。因此,早在清代,景德镇的陶工为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创造了借意具名为“三阳开泰”的色釉装饰。不过当初纯属偶尔出现的一种异常难得的窑变产品,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品。它的独特风格和璀璨的色彩,惊动了整个瓷业,至今, “三阳开泰”犹如颜色釉瓷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奇光异彩。 “三阳开泰”是用红黑两种色釉组成的。红釉即为郎窑红,郎指清康熙监督瓷业之官郎廷极,在其督陶期间因烧出继均红,祭红又一种新的红釉而得名郎窑红。这种纹釉对烧成气氛极为敏感?烧成制度也异常严格,如果是在煤窑或油窑里烧制几乎不显鲜艳的红色,而唯独在景德镇特殊的柴窑里才能烧成理想的红色,但是如果气氛和温度掌握不好也常常;会烧成黑色、或紫红色等色调。“三阳开泰”所用的三道黑釉即为乌金釉,乌金釉也是景德镇名贵的色釉之一,景德镇生产的乌金釉有些是用一种含铁量在13.4%的乌金土所制成的。它的烧成温。度略低。为此,把这两种烧成温度相异,而又必须施在同一器物一次烧成难度确实较大,加之红与黑都是很重的色彩,如果工艺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尤其是郎窑红的显色困难,有句古语:“若要穷,烧郎红”。可见历史上烧制“三阳开泰”的难易程度了。 “三阳开泰”的施釉一般采用涂刷法,即用毛刷或毛笔浸釉涂刷在成型的胎体表面,反复施红、黑釉三次即可。完成了施釉工序并不能肯定“三阳开泰”就要诞生了,成败的关键仍在‘烧成’这一关,它必须有松柴做燃料,由于森林资源有限,现在景德镇的所有柴窑统统改为烧煤或油了,为使这一名贵品种不再失传,故不得不在建国瓷厂仍然保留着一座柴窑。 人们对“三阳开泰”如此倾心,许多旅游者慕名来历史名城景德镇,千方百计要买“三阳开泰”,真是供不应求,谁能用柴窑以外的其它窑成功地烧制“三阳开泰”,那么这珍品就会象朵朵鲜花遍地开放了。
火刺
火刺指瓷器的釉面粗糙,表面有黄褐色的一种缺陷。 这是由于匣钵有裂或缺口,匣钵重叠处有裂缝,在高温时,火焰中飞灰进入匣钵,影响釉面所致。
秘色
晚唐开始,越州瓷窑出产所谓“秘色瓷”。“秘色”一词最早出现在晚唐民间文献《秘色越器》(陆龟蒙诗篇名)中,也出现在宋代官修的政府文书集《宋会要》中,此外如清代出版的《十国春秋》也用这个词。 自宋代以来,迄于明、清,乃至今天,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真正含义聚讼不已。以往学者们都把注意力放在“秘”字上,而没有注意到“色”字。据本百科“色”字条解释,“色”可作“颜色(color)”解,也可作“配方(formula)”解。这样,“秘色”就是“保密配方”的意思,也就是瓷器表面涂层“釉药”的配方保密的意思。这样,所谓“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专供皇家使用的瓷器。 所以,“秘色”的意思不是“秘密的颜色”,或“香草色”,或“青绿色”,而是“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那么,釉料配方为什么要保密呢?那不是因为这种特殊釉料能产生神秘的颜色,而是因为这种釉料所产生的涂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的结合特别牢固,光洁度特别好,能够产生 “如冰”、“似玉”的观赏效果。 我国科学家已经用现代核分析技术揭开了“秘色瓷”的秘密:其胚胎泥料经过特别仔细的淘洗;其釉料配方与一般青瓷相异,是一种经过特殊淘洗并使用专门釉料配方制成的最高级瓷器。这澄清了以往的误说,过去人们以为秘色瓷就是青瓷,只不过它们是青瓷产品中质量最好的一些瓷器。 越窑发展到晚唐时期日趋精致,其中有被称为“秘色”瓷者。而清代《陶说》、《景德镇陶录》都把秘色说成是五代吴越王钱氏垄断越窑烧造,专供钱氏宫廷和上贡中原朝廷使用,并谓臣庶不得使用的瓷器称秘色器。历来对“秘色”二字解释纷纭,有认为秘为中密,或认为是艾色,或谓秘色近缥碧。而查考文献,秘色二字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唐末徐寅又有《贡余秘色茶盏七律诗》,一九八七年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衣物帐》中就有“瓷秘色”的记载,并出土越窑青瓷十六件。而秘色二字在明代文献中仍沿用,国外也有用秘色的,如“高丽秘色”,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与实物考察,秘色实际已成为晚唐以来高档青瓷器的代称。 秘色 回回苏《宫奴》的女主角,沈秘色。
护胎釉
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 即花妆土。系用白净细腻,含铁量低的瓷土料,敷涂于瓷胎表面,以达到掩盖坯面粗糙和污点的目的。护胎釉的使用,弥补瓷胎的一些缺陷,起了花妆的作用,增加了瓷器的美观。我国使用护胎釉的窑口很多,两晋时期婺州窑、德清窑已使用花妆土,唐宋时期北方的白瓷窑使用普遍,宋代的磁州窑则是使用护胎釉最为突出的。 光绪朝青花瓷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乍眼青花漂在釉面之上。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等。光绪青花瓷胎子厚重笨拙,比同治时的的坚致,有的比较细密。釉面粗松稀薄,白中泛青,有的很白。常见有赏瓶,龙缸、玉壶春瓶、绣墩、灯笼罩、贯耳瓶、盖罐等,造型比较规整。民窑瓷器较粗造,大器很多。官窑瓷器的款识多用楷书,也有篆书的。字体修长清秀。“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以及“光绪年制”四字款均有。民窑多不暑款。光绪仿康熙表花瓷较多所仿的花觚、棒槌瓶、大罐等胎体均不够坚致,釉面稀薄不匀,没有坚硬感。胎釉结合也不紧密。纹饰虽艳,但没有层次,浮而不沉。光绪仿康熙浆胎青花瓷,手感轻松飘,胎和釉均没有坚致细密感。
窑变花釉
仿钧釉的一种。又称“钧红花釉”。在已经烧成的钧红瓷上再上一道钧红釉,然后滴涂熔融温度较低的含铁、钴、锰面釉于其上,还原焰在1280—1320℃高温 下烧成。烧制过程中,各种色釉产生垂流,在红色底釉上自然形成许多蓝白交错的颜色,画面有的象节日礼花,有的象图案,无所不有。见于清景德镇窑。 钧釉 钧釉是窑变釉 的杰出代表,创烧于宋代的钧窑。钧窑是应用铜红釉最早的窑,釉色丰富多彩,并创造除窑变花釉。其特点是在通体天蓝色中,闪烁着红色或紫色的斑块。据分析, 这是由于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散射短波光,使釉面里现美丽的蓝色乳光;又由于釉料中还原铜的呈色作用,而现出红紫 色,与天蓝色互相掩映,好似—片彩霞。诗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词句来赞美它的变化万千,绚丽多姿的色彩。此外,钧釉的釉汁很厚,釉泡较大,釉中有所 谓“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经测定,钧釉是在1260——1270摄氏度的高温下用还原气氛烧成。 炉钧为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而烧出的一种低温釉.烧制的方法是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 故称“炉钧”。《南窑笔记》说:“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景德镇陶录》亦载,“炉钧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 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钧釉的色泽 窑变釉瓷器炉 钧色调丰富,几乎月白、葱翠、钧红、朱砂红等诸色皆备。由于使用了熔块釉,所以光泽性强,外表华美、艳丽。但缺少高温釉那种厚重、奔放感。雍正年间炉钧的 特点是:釉流动很快,流动处呈现紫红,釉面常有桔皮纹似片状,反光显五色。乾隆时的窑变流动状如雍正时流利,釉中窑变纹颜色泛兰。到嘉庆时流得更不畅,色 兰。道光后不再是自然窑变,而是用紫笔画上去的一个个比小米粒略大的圈圈。 蚯蚓走泥纹: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其釉层中,常有一条条曲折线,状如蚯蚓走泥。这种纹是釉层在干燥时或者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流入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钧釉的釉层特别厚,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因而出现裂纹和缩釉等现象。 火焰红: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烧出的一种仿钧釉。仿钧釉中的窑变花釉,是用多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之上,经高温焙烧后,呈现出火焰状的色彩和图案。火焰红的出现,说明花釉的颜色发展到了十分丰富的程度。故宫博物院陶瓷展出的一件雍正窑变耳瓶,就是一件杰出的成功之作。釉里散着闪红的紫斑。瓶颈至圈足,都是以火红颜色为基本釉色,其间闪青、闪黄、青白、青蓝等颜色呈针状由上向下放射。整个瓶子就像燃烧得极为旺盛的火焰一样瑰丽。 钧釉的发展史景 德镇的窑变花釉,出现于宋代,当时“荧或缠变,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到明代还是如此,《豫章大事记》载:“瓷器以宣窑为佳,中有窑变极 奇,非人为所致,人多毁藏不传。”所以传世的窑变色釉也自然少见了。据《饮流斋说瓷》载:“窑变者,乃烧窑时,火候不匀。偶然釉汁变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红 之色,非一种颜色所能造,必参以它种颜料。而火候深浅之处,红色失而他色露,变成种种形式不等,颇为特异,因之踵作。盖本偶然者。后遂成故然矣,窑变先后 所制,也各有不同。若康熙末年之窑变,红蓝二色,均不发黑,其釉与郎窑之釉略同。若雍正末,乾隆初之窑变,其釉与色,与郎窑迥异,且有带款者,盖纯乎人工 故意制成者也。”清代的陶工则摸索出窑变花釉的配制方法,“窑变”便成为新色釉品种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景市建国瓷厂等厂家和陶瓷研究单位不断创新 了各种新式花釉。 窑变花釉的来历在陶瓷釉料中,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最复杂的,恐怕要算窑变花釉了。这种艺术釉有的象夕阳晚霞,有的象秋云春亿有的象大海怒持,有的象奔腾万马,有的象宝石,有的象大理石……真可以说是变幻无穷,琳琅满目。 这种窑变花釉最初的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定配方制成某些釉林施在制品表面放入窑中一烧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 外的颜色和形态。真想不到通过窑炉一瓶竟然变成了这么奇丽异常的独彩,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当时的人们无法给以解汛甚至找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来称呼这种 变幻无穷的独彩。由于它是出乎人们意料外从窑炉烃挠中变化出来的,古人就干脆称它为“窑变”。 早在我国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窑变花执《博物要览》(卷二)中谈到宋代的“官窑”、“哥窑”时,说道:“二窑烧出器皿,时有窑久……于本色汹(即釉字)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 特别是钩窑(河南禹县)的铜红釉,也就是所谓“钩红”,就是一种名闻中外的窑变花釉。钩红釉产品的特点是在通体天青 色之中,实现出一些红色或紫红色的斑机变化万千引人遗想。古代诗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词句来赞美这种名釉。这种名贵的釉品在当时只供皇帝祭记时使 用,故又称为“紫红”。 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窑变花釉的认识逐步加深,由完全盲目听任自然摆布的必然王国逐渐进到有意识地创 造、制作窑变花釉的自由王国。到清代雍正(1723—1736).乾隆(1736—1796)车间,景德镇制瓷工人已经有意识地仿制古代的窑变花釉了。这 就说明,当时的瓷业工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已经摸到了一些窑变花釉的规律。如果没有摸到一些规律,是不可能仿造的。当时督造陶瓷器的内务府员外朗庚英在他 的《陶成纪事碑记》中说:“均釉仿内发旧器”’“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仿油绿釉,系内发窑变旧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瓷业战线捷报频传,不仅继承、仿制了许多古代名釉产品,而且还创造了许多新的窑变花釉,例如景德镇的乌金花釉、虎斑釉,唐山的大理石釉、河北邯郸仿磁州窑花釉、湖南湘潭的仿乌金釉等等。 窑变花釉的制造方氏一级是在燃烧后的形釉瓷胎或经过素烧的无釉压体上,先施以某种颜色的底釉,然后再用致种不同的颜 色釉通过各种不同的办法(喷釉、涂釉、刷釉、轮釉、澜釉)施在底釉上,从而使各种团色釉相互交偌,在烧成过程中融混在一起,自然地形成各种美屈的色彩、纹 样。窑变花釉的艺术效果决定于各种器皿的造型、色釉相互之间的关系、施袖方法、烧成条件等等。 底釉配方 氧化铜0.5%、长石13.39%,陈湾27.97%,寒水石2.4%,玻璃粉35.56%,烧石英4.39%,釉灰13.39%,氯化亚锡2.4%,外加食盐0.5%用作悬浮剂;面釉:铅晶料28.9%,烧料5.78%,窑渣65.05%,食盐0.27% 制作原理 此釉奇丽釉面的产生,主要是利用了一种覆盖在钧红釉表面的特制釉料(叫做花釉),并通过高温窑火借釉料的垂流而自然形成的。由此可见,釉方与烧成是釉面色丝 形成的重要环节。其工艺过程,是用已烧成的钧红瓷重沽一道钧红釉,再在其表面,涂滴一种熔融温度较钧红还低的花釉,这种釉是用含钴,铁,锰的硅酸盐熟料组 成,用笔涂滴注意疏疏密密,粗粗细细,要求滴成蚯蚓盘绕状。在1280~1320℃窑温下,以还原焰气氛烧成。
骨雕
亦称“骨刻”雕刻艺术之一。指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指在动物骨头或骨制品上雕刻的花纹及物像。始于原始社会,为我国最古老的雕刻。是 介于绘画与雕刻的一种艺术。近年我国多次发一六七千以前新石器时代的骨刻(骨的质地细密坚实,适于雕刻精美的形象),是形式多样的小 型雕刻,以阴纹线刻,薄浮雕及圆雕饰物为多。 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古人早就把骨利用,做成针、刀并把文字和图案刻在骨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骨雕已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它不仅在骨上刻有文字还通过不同的刀法雕出栩栩的立体人物、花鸟等作品。 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通常也指雕刻和磨冶成的雕塑工艺品。 所谓技法,就是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新的意韵。因此,在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我们的创作意图。 总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来体现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以充分体现骨雕的材质美,体现丰富的雕琢美。不明骨雕艺术真意的人,在用刀时不是以刀代笔,而是描画做作,再加胆子小怕刻坏,结果刀法死板匠气,刻不出骨雕的趣味来。因此要多刻多练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 刀法好比书法、绘画中的笔触,它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优美的笔触之所以形成是技术达到了纯熟的表现。时常有人在临摹一张好画时,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笔触,因为笔触是作者的心灵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任何模仿都难以体现的东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并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刀法。那种木纹与雕痕、光滑与粗糙、凹面与凸面、用圆刀排列,平刀切削……它们所表现的艺术语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质的雕塑无法达到的。 按照骨雕工艺品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6个类别:用具类、陈设类、文房类、器皿类、佩饰类、立雕类。 1.首先要区分骨雕和牙雕,两者的收藏价值有天壤之别,不过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模仿骨雕的塑料制品,几乎以假乱真。塑料制品摸上去有些粘手,拿少许废料燃烧会立即着火,而骨制品则不会。 2.查看骨制品内部做工是否精细,是否喜欢作品的意境。 3.摆设骨雕作品时,要防尘,避免冷热温差变化太大,不让风直接吹,否则镶嵌的接缝处容易开裂,骨雕久置会有些微发黄,更接近象牙的色彩。
主像
雕塑术语。指雕塑群体中,位置摆在居中或最重要地方,体量最大,内容为群体之核心,起点题作用之雕塑,亦即雕塑群体中最主要的一尊,如岳王庙内的岳飞像,即以此称呼。
胸像
雕塑艺术之一。由头、颈、胸三部及座子组成,重点在人物精神、形象与雕塑感,属于肖像雕塑畴,原流行于西方,近代已为我国所采用。它是基本练习的重要课题,并已成为博物馆和展览会雕塑展品的主要形式之一。
破时空透视
雕塑术瓖。指浮雕画面的人或物间组成的透视依据宛全不受具体现象的约束,完全打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故名。此种透视依照内容的需要,巧用艺术的图法,可把上下几十年或相隔数千里所发生的事,组织在一个画面内。这种构图,在广东潮州木雕中经常出现。
搩度
雕塑术语。佛教造像尺度单位。搩,以手度物也。<造像量度经解>称:“十二指为搩,亦谓大分,倍搩为肘,四肘为寻,即一度(俗作托)也。”谓一搩相当本人张开手指,从大拇指尖至中指尖,或从拇指尖到其余各指尖的距离。又有释为一搩约面部自发际至颏下沿的长度。<造像量度经>谓:佛、文殊与普贤等菩萨像高为十搩,罗汉、佛母等为九搩、忿怒 相八搩,护法相最敌的少到六搩。<造像量度经续补>说:一般人的身高为七搩或八搩。藏文中一搩,有时称做一面。
象征性雕塑
雕塑艺术之一。指运用比喻、概括等手法,刻画形象,表达主题的的哲理内涵或形象外之含蓄意图,类似诗的语言和雕塑艺术。主要特点是,雕塑形象所出现的情节和题材,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它的主题;即所作形象能把观众引向更宽广的思想领域,这方面成功的有苏联初期时穆希娜所作工人和农民,虽则只有两个人的形象,但它象征了列宁时期的苏维埃在前进的力理。我国西汉时的霍去病墓前石雕群,包括主像在内的雕刻中,没有出现墓主人的形象,但石雕以比喻的手法和艺术技巧,象征了年青大将军霍去病的智慧、勇敢等英雄气质,象征了时代精神,成为传统的象征性雕塑的典范。
雕塑习作
亦称“雕塑基本练习”。雕塑术语。直接对模特儿进行雕塑写生的练习。是学习雕塑的必要课程,也是深入研究的重要方法。习作有长期、中期、短期的不同时间,方法有写生、速塑、默塑、忆塑的不同课题,也有头像、胸像、人体像的不同体裁,如圆雕、浮雕、透雕等不同品种。主要目 的是练习运用体积以及点线面等手段去塑造人物,研究被塑造的对象重心、动态和特征,把形与神变为雕塑,从练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人体结构规律,运动及造型规律,为雕塑创造打下技术基础。以动物、风景等为写生对象的练习,也叫“雕塑基本练习”
减地平鈒
雕塑术瓖。旨凸起的浮雕面,或减凹的“地”均为平面。使主题雕刻轮廓整齐清晰,如剪影。也有在凸起之平面上,刻阴线表现细部。或在“地”之平面上加刻麻点等,构成灰暗调子,使上下层形成较明显对比,突出影像